固收视角:市场的位置与行情的第二阶段?
核心观点
节前政策组合拳大大的改变了市场预期。行情运行至此,我们判断:
第一, 市场或进入行情的第二阶段——增长政策验证期;第二, A 股等估值已经回归合理区间,后续对业绩预期的敏感度提升;第三, 后续的关注点:财政政策,三季报业绩,11 月份美国大选、美联储降息节奏,以及12 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我们在此前总结过行情的一般规律,“行情的启动看政策,演绎看新资金,持续性看基本面,转折有标志性事件”(《节后转债机会如何把握?》 2024 年10 月7 日)。政策组合拳已经大大改善了市场的情绪,市场出现快速上涨。如果市场走的更远,还需要改变增长预期和优化非经济因素,财政政策事关总需求,毫无疑问是焦点。随着赔率的弱化,市场对增长政策的验证关注度提升,其间的预期差容易引发市场波动。此外,投资者的心态也在变化,在修复初期,踏空资金更为焦虑。而估值进入合理区间之后,部分资金是否主动给市场降温,产业资本会否趁机减持,以及净值回正后会否引发公募股基赎回都可能引发资金重新平衡。因此,我们判断行情或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即增长政策验证期,关注后续财政部等部门发布的政策细节。
此外,高赔率阶段,我们适合采取反转策略(左侧埋伏)应对,比如之前的港股。如果赔率弱化,投资者调整操作思路为趋势交易,对预期差等更敏感。那么,当前市场修复到了什么位置?
第一、A 股当前整体估值水平如何?截至2024/10/8,全部A 股三类估值指标水平分别为:
1、市盈率角度,PE TTM(剔除负值)的中位数为15.3x,处于2014 年以来44.81%分位数,较本轮上涨前(2024/9/18)分别上升2.9x 和43 个百分点;
2、风险溢价角度,
1)ERP(PE 倒数减10 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为3.25%,处于2014 年以来81.77%分位数,较本轮上涨前(2024/9/18)分别压缩了1.46 和18 个百分点;
2)ERP(PE 倒数减10 年期美债收益率)为1.61%,处于2014 年以来6.4%分位数,较本轮上涨前(2024/9/18)分别压缩了1.43 和44 个百分点;
3、股债性价比角度,股债回报差(A 股TTM 整体股息率减10 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为-0.01%,处于2014 年以来96.36%分位数,较本轮上涨前(2024/9/18)分别压缩了0.67 和3.6 个百分点。
简单总结,目前A 股估值已经修复到合理水平,估值还未进入极端水平。但由于上涨过快,其相对性价比被明显削弱,后续的盈利预期能否持续提振值得关注。
第二、港股的绝对和相对估值水平如何?
1、纵向比较看,港股短期利好或已兑现,短期估值相对较高。恒生指数动态市盈率10.2x,处于近五年来59.3%分位数,较本轮上涨前(2024/9/11)分别上升1.75x 和50 个百分点;恒生科技指数动态市盈率26.2x,处于近5 年来30.0%分位数,较本轮上涨前(2024/9/11)分别上涨5.7x 和22 个百分点。近日美债利率上行至4.0%,较9 月中旬上行40bp,资金短期情绪消退后,可能对港股估值有“滞后”的影响;2、横向比较看,港股在全球范围内估值水平仍较低,恒生指数动态市盈率(PE-TTM)为10.2x,低于上证指数的15.3x,标普500 指数市盈率为27.8x。在亚洲市场中,日经指数市盈率21.6x,印度SENSEX 指数23.5x,新家坡STI 指数12.8x。相比之下,港股仍是“便宜”资产。后续预期能否兑现以及行情的持续性需关注财政政策的规模和时点、主动外资的动向和三季度业绩表现,目前主动配置型资金仓位仍较低,中长期期待估值中枢的提升空间。
3、AH 股溢价水平看,10 月8 日港股出现调整,回吐国庆期间的大部分涨幅,A 股补涨,AH 股溢价已经从128 的低位回到151 的相对高位。根据华泰策略 《以AH 溢价定相对行情空间》(2024 年9 月22 日)预测,AH 溢价在2024年合理波动区间或为135-145,不过美元指数的边际走强可能带动AH 溢价指数上移。
第三、结构上,板块行情演绎的如何?还有没有估值洼地?强势品种还有没有空间?
1、比较上一轮跌幅(2024/5/20~2024/9/18)与本轮涨幅(2024/9/18~2024/10/8),反弹幅度最大的板块为:软件(81.25%)、教育(71.89%)、化工(70.75%)、建材(70.03%)、白酒(68.11%)、地产(65.80%)。大多是前期受到供求冲击,之后又受益于政策博弈的方向;
2、从板块估值来看,反弹之后PB(LF)与PE(TTM)历史分位数(2018 年以来)仍都处于50 以内的有基本金属、白酒、食品、纺服、旅游、发电设备、地产、燃气、建筑、工程机械,但煤炭、公路、券商等已进入偏贵区间(PE 与PB 历史分位数均超过60%);
3、以PB-ROE 框架衡量,目前估值性价比相对较高的有家电、燃气、化工、汽车零部件、基本金属、工程机械等,而教育、白酒等估值或已对其盈利质量略有透支。
第四、转债整体估值如何?转债性价比是否还合理?有没有正股替代价值?
1、隐含波动率层面,全样本/底仓(余额50 亿以上)/剔除高换手(单日25%以上)/剔除高换手和底仓品种的中位数分别为0.21/0.20/0.20/0.20,处于2018 年以来的36.45/36.60/36.46/38.66%分位数。整体看仍处于中低水位;2、绝对价格层面,全部/剔除高换手/新券分别为113/110/119 元,处于2018 年以来的51.24/50.53/61.53%分位数;3、YTM 层面,全部/50 亿以上品种/AA+以上品种分别为0.68/0.67/-0.76%,处于2018 年以来55.91/56.50/44.85%分位数,意味着转债保护性有所减弱;
4、股性层面,转债平价中位数为87 元、平价溢价率中位数为28%,典型股性品种(110-130 元平价)平价溢价率中位数为6.57%,仍好于2022 年以来绝大多数时期;5、市场结构层面,目前转债市场中低于面值的品种占比为13.54%,低于债底品种的占比为22.45%,平价超过100元的品种占比为35.81%、平价低于50 的品种占比为10.20%,均在合理范围之内。
第五、债券整体估值如何?如何看待与其他利率的比价?
1、从利率的绝对水平来看,截至10 月8 日(以下收益率数据均截止到此日),10 年国债收益率2.19%,处于2002年以来的1%分位数。不过简单与历史相比参考意义有限。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10 年国债利率相比,10 年国债反复在2.5-2.6%附近磨底,当前政策利率已较当时下调30bp,存款利率、LPR 利率下行更多。故与历史相比,当前2.2 附近-2.3%的10 年国债利率隐含了较多负面预期,定价已较为合理。
2、从期限利差来看,10-1 年国债期限利差为82bp,位于历史62%分位数,相对合理。不过10 年以上期限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较为平坦,尽管近期略有修复,但30-10 年国债期限利差依然仅有19bp,位于历史1%分位数。向后看,收益率曲线将更趋陡峭化。
3、息差依旧较低。1 年AAA 同业存单与DR007(20 日移动平均)之间的息差仅15bp,位于历史4%分位数。1 年AAA 短融的息差水平略高,为43bp,位于历史12%分位数。
4、信用利差近期修复较为明显。1 年/3 年/5 年AAA 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分别修复至47bp/48bp/47bp,位于历史55%/72%/57%分位数。1 年/3 年/5 年AA+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分别为57bp/56bp/61bp,位于历史47%/39%/24%分位数。1 年/3 年/5 年AAA-银行二级资本债的信用利差分别为54bp/51bp/55bp,位于历史82%/53%/29%分位数。1 年/3年/5 年AAA-银行银行永续债的信用利差分别为56bp/55bp/61bp,位于历史92%/51%/53%分位数。
5、品种利差吸引力不足。其中,10 年税收利差依然较低,仅9bp,位于历史4%分位数;私募、永续等品种利差依然位于历史低位。
风险提示:股基等遇到集中赎回;海外市场大幅波动;监管层警示炒作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