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点评报告:理财净值回调有限 赎回压力偏短期

刘呈祥/吴文鑫 2024-10-10 16:52:07
机构研报 2024-10-10 16:52:07 阅读 364

  2024 年9 月24 日当局出台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力度超市场预期,引发股市风险偏好提升。债市波动使得部分理财产品净值承压,形成零售客户赎回理财→理财赎回基金→基金卖出信用债的传导链条。其中,信用债相比于其他债券流动性更差,跌幅更大,引发市场对于信用债“负反馈”的担忧。

      结论1:本轮理财净值回调力度或较为有限

      本轮理财赎回主要受“股债跷跷板”影响。2022 年底防疫优化和地产支持政策出台,经济基本面的预期发生重大变化,债市持续大幅调整导致理财大规模“破净”,形成负债端的恐慌的赎回。但本轮理财赎回主要是资金主动流向股市导致。截至2024-09-29 理财存续规模约28.9 万亿元,较前一周下降约1 万亿元,到2024-10-06进一步降至28.8 万亿元,并不符合“季末回表、季初恢复”的历史规律,因此初步判断这1 万亿元主要流入股市而非季末回表的影响。

      目前理财底层的低波资产比例较大,净值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我们测算9 月24 日至10 月8 日样本理财产品的最大回撤为0.13%、破净率约为5%,均远低于2022年底(最大回撤1.08%,破净率28%),或与理财近年增加存款、信托等低波资产占比有关,预计应对本轮债市回调的安全垫较厚。

      结论2:本轮理财赎回窗口可能比较集中,影响偏短期

      本轮赎回的理财,主要为现金管理类等日开型理财产品。从9 月最后一周的数据来看,理财规模下降最多的是现金管理类等日开型产品,其风险偏好与股市仍有较大差异,并非股市的长期投资者,若股市行情无法持续,这部分资金仍有较大可能回流入理财。因此我们认为理财赎回的影响偏短期,主要受到股市行情的催化,后续需观察股市涨势的持续性。

      结论3:关注资金面变化的可能影响

      资金流入股市使得短期资金面偏紧。股市情绪偏热催生了部分表内存款提前支取、大额存单折扣转让,或使一般存款下降,而非银存款上升,一定程度会加大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压力。后续若资金面趋紧,同业存单等品种或有调整压力。

      后续信用债将如何演绎?本轮信用债调整始于8 月,一定程度是信用利差极度压缩后的补跌,我们认为后续或仍存一定调整空间,但对负债端较稳定的机构来说已具备比较好配置价值。以银行自营投资为例,收益率2.17%的10Y 国债收益率,考虑税收、资本占用、信用成本后,大致相当于收益率为3.01%的3Y高等级信用债。同理,3 年国债收益率1.67%大致相当于2.30%的信用债收益率。比价效应下,信用债的回调或使得银行自营投资逐步介入。

      投资建议:

      近期债市回调对于理财净值的影响较为有限,客群优势明显、销售渠道多元的银行仍将受益,受益标的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