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点评:“降息交易”告一段落

肖雨/游勇 2024-10-11 09:35:10
机构研报 2024-10-11 09:35:10 阅读 225

  2024 年10 月10 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9 月通胀数据。季调后,9 月CPI 同比2.4%,核心CPI 同比3.3%。通胀延续下行趋势,核心通胀持平上月,两者均高于预期。

      超预期的通胀数据,进一步确认美国经济的韧性。

      9 月非农就业大幅跳升,市场更加关注9 月份的美国通胀数据。9 月降息50BP,打开了市场对年内降息空间的预期。但上周以来,多位美联储官员的偏鹰表态,以及9 月非农就业大超预期,释放了美国经济偏强,以及大幅降息必要性不高的信号。年内降息预期从9 月降息后的125BP 回调至100BP。

      若通胀数据偏强,则与非农就业相互印证,美国经济韧性下,“保守降息”的预期进一步强化。若通胀数据偏弱,则更为支持美国经济降温,美联储的降息空间可能重新打开。

      从结果看,9 月通胀强于预期,印证了美国经济韧性。

      能源通胀大幅下行拉动通胀降温,食品通胀小幅反弹。

      能源通胀降温拉动CPI 同比下行。将CPI 三分为食品、能源与核心通胀来看,9 月食品通胀为2.3%,高于8 月0.2 个百分点,而核心通胀与上月持平。

      降幅最大的是能源通胀。9 月能源CPI 同比为-6.9%,较8 月下行2.9 个百分点,贡献了9 月CPI 同比降幅0.2 个百分点中的0.19 个百分点。

      核心通胀中,房租回落,核心服务通胀反弹,经济内生动能或有所走强。

      核心通胀在7 月之后下行并不顺利。9 月核心CPI 同比3.3%与6 月持平。

      结构上看,核心通胀粘性值得关注的有两点:房租与核心服务。前者权重大,且可能因降息而反弹,而后者与居民消费和服务业对应,反映美国经济内生动能。

      从9 月单月来看,之前市场担心可能反弹的房租通胀继续回落,不过核心服务通胀反弹。

      房地产行业为利率敏感型行业,降息会导致房地产市场回暖。8 月房租通胀反弹,加之9 月降息50BP,市场一度担忧房屋通胀可能反弹。但9 月房租通胀再度回落,同比为4.9%较8 月下降0.3 个百分点。

      此外,9 月不含食品与能源的核心商品通胀为-1.2%,较8 月反弹0.5 个百分点。核心服务(不含房租的服务)通胀为4.4%,较上月反弹0.1 个百分点。

      具体分项来看,核心通胀中,服装、车辆、公共运输、医疗专业服务、教育CPI 同比分别较8 月增长1.5、0.9、0.8 和0.5 个百分点,拉动CPI 同比较8 月改善0.04、0.06、0.02 和0.03 个百分点。

      随着降息周期开启,房地产与居民就业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性更大,核心通胀表现值得观察。

      年内降息预期重回100BP 基准,美联储或在11 月和12 月分别降息25BP。

      9 月非农与通胀数据均已揭晓,且信号一致,均指向美国经济韧性。降息预期将重回100BP 的基准假设。

      就通胀本身而言,降息周期开启以及中东地缘冲突加剧,10 月通胀可能短暂反弹。偏强的经济动能以及能源价格反弹,10 月通胀有上行风险。

      不过短期通胀不影响降息节奏,接下来或在11 月和12 月分别降息50BP。10 月美联储不召开议息决议,年内还有11 月和12 月两次降息可能性。结合鲍威尔的讲话,基本可以确认年内降息100BP。

      9 月30 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美商业年会上对年内降息给出指引,若经济表现与当前预测一致,美联储今年还会降息2 次,每次25BP。

      CME 利率期货显示,截止10 月10 日晚10 时,年内降息100BP 的概率从一周前的41.5%升至82.3%。

      “降息交易”告一段落,强美元或将持续,后续关注地缘、大选等因素对资产影响。

      短期来看,“降息交易”告一段落,海外资产的分母端波动性收敛,强美元或持续。美国经济韧性叠加降息预期回调,美元指数或难低于102。美股定价重心回到分子端,美债利率短期难有大幅下行空间。

      国内方面,外部流动性环境趋稳,人民币升值压力暂缓,资产表现“以我为主”。强美元环境下,人民币汇率中枢或难破7。股债等资产表现受国内政策预期以及风险偏好牵引,关注“强预期”交易的持续性。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复苏超预期,政策理解不到位,数据更新不及时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