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审评审批数据点评:2024年前三季度中药新药报产及上市延续良好态势

许雯 2024-10-11 11:07:09
机构研报 2024-10-11 11:07:09 阅读

  核心要点:

      2024 年前三季度共7 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呼吸系统及妇科用药占比较高

    2024 年前三季度共有7 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分别为:儿茶上清丸(荆门上清丸)、九味止咳口服液、芍药甘草颗粒、苓桂术甘颗粒、秦威颗粒、温经汤颗粒、当归补血颗粒。从治疗大类看,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妇科用药各2 款,五官科用药、神经系统疾病用药、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用药各1 款。从注册类型看,4 款为3 类新药,3 款为1 类新药。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7 年至2024 年9 月30 日,获批上市中药新药累计为43款,且自2021 年开始呈现加速之势(2021 年以来获批上市新药占比达81.4%)。

      2021 年以来政策对中药新药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治疗大类看,2021 年以来获批上市中药新药主要集中于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占比34.29%)、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占比14.29%)、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占比11.43%)和妇科用药(11.43%)。从注册类型看,2021 年以来上市新药中,1 类新药占比54.29%,3 类新药占比34.29%。

      2024 年前三季度报产且在审中药新药共27 款,保持强劲态势

    2024 年前三季度,共有27 款中药新药报产且在审,主要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妇科、儿科、神经系统、补气补血、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用药。从注册类型看,1 类新药占比33.33%,3 类新药占比66.67%。目前报产且在审的中药新药累计达39 款。

      中药新药研发及上市加快,3 类新药关注度提升

    2024 年前三季度,不论是获批上市新药,还是报产在审新药,均延续了较好表现。随着政策对古代经典名方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注册审批简化,3 类新药的研发及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实现了传承与发展中医药理论。

      聚力向“新”,关注中药创新和“中药+”视角下的新消费

    短期来看,中药行业受到高基数、消费疲软影响高端消费类中药、安徽省2024 年度中成药集采涉及OTC 品种等因素影响,短期承压,但随着中药集采的温和落地、宏观政策对消费的提振效果逐步显现以及基药目录调整的推进,中药行业向好趋势不变,行业内部分化或更为明显。

      创新与传承是行业发展的核心与重点,传承创新、转化赋能成为引领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以中药创新药为创新代表的“药”创新和以品牌中药为传承代表的“药”焕新,推动中药行业聚力向“新”,实现“创新+质优”。此外,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推进,中药行业有望受益于国企改革,实现提质增效。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三大主线:

      主线一:“药”创新,关注中药创新药。在政策与临床需求双驱动之下,中药创新再度加速,新药上市节奏加快且1 类新药占比明显提升。研发创新是核心,进入医保基药目录是放量的重要条件,而下半年基药目录调整是大概率事件,或成为行业催化因素。建议关注:(1)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在研产品丰富且研发进展较快、中医理论与临床结合较好(尤其是能通过循证医学改写临床诊治指南)、布局大品类有独家品种的企业;(2)2023 版医保目录新增品种和解禁品种及相关企业;(3)“医保+非基药”品种及相关企业。

      主线二:“药”焕新,关注品牌中药。配方优势、原材料优势、品牌优势共同构筑了品牌中药的高竞争壁垒。市场及模式创新,打通了“防+治+养”全产业链,进一步凸显品牌中药消费属性。治已病、治未病、康养保健的全程覆盖,叠加银发经济的利好,体现出品牌中药“治疗+消费”属性,增加了中药消费需求的层次性,拓展了市场增量。建议关注:(1)拥有配方优势、原材料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产品力强的品牌中药;(2)通过市场及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新业态模式、拓展产业链、拓宽市场领域的品牌中药。

      主线三:国企改革,关注提质增效的国有控股企业。中药行业的央企国资控股、省属国资控股以及其他国有控股比例均高于行业水平,中药行业在医药子行业中受益于国企改革的程度明显较高,有望通过国企改革实现提质增效。

      风险提示

      (1)包括行业集采等在内的政策趋严,导致中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2)上市公司在研产品进展低于市场预期;

      (3)医保和基药目录中中药占比提升低于市场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