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战略周观察:以黎冲突再升级
研究结论
战略动向复盘:2024 年10 月7 日是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一周年纪念日,以军借此时间节点扩大冲突范围,在10 月1 日正式跨越黎巴嫩-以色列边界,以打击黎巴嫩真主党的名义开始入侵黎巴嫩。从市场反应来看,金价在10 月1 日以军发起地面行动时脉冲式冲高,随后回归经济基本面数据交易,油价10 月1 日后在美国非农超预期走强和以色列打击伊朗油气设施的威胁催化下走出单边上涨行情。
本次以军入侵黎巴嫩前,黎巴嫩政府军与联合国驻军均撤离边境地区,未主动寻求与以军对抗。黎巴嫩政府军未抵抗以军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该军2006 年起即接受美国军事援助,2023 年起军队成员工资甚至由美国发放,继而本次后撤可能受美国影响。在以军入侵前,以色列通过一系列空袭定点清除了黎巴嫩真主党的主要领导人(9 月20 日黎巴嫩真主党的军事领导人遭袭身亡,9 月27 日黎巴嫩真主党的领导人纳斯鲁拉遭袭身亡)。
站在当下,短期中东局势的主要不确定性在于以色列与伊朗的直接冲突是否会进一步扩大,以色列是否会进一步袭击伊朗的油气乃至核设施。总体来说,短期缺少制约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因素,反而地缘战略和政治考虑都可能推动内塔尼亚胡政府延续挑衅伊朗。在地缘战略上,伊朗的核计划与代理人网络都构成对以色列的潜在安全威胁,以色列有预防性打击的逻辑。在政治上,扩大冲突对内塔尼亚胡政府国内外均有收益。在以色列国内,冲突延续可能帮助内塔尼亚胡讨好以色列国内极右翼势力,帮助其继续执政、避免司法腐败等指控;在以色列国外,延续冲突预计会塑造拜登-哈里斯政府既不支持以色列,也难以影响以色列的形象,使哈里斯在左翼选民和犹太势力中两头不讨好,利好更亲以色列的特朗普上台。
长期来看,主要问题是伊朗佩泽希奇扬政府还是否能继续追求与西方和解的政策。
伊朗佩泽希奇扬政府近期的行动相对克制,此前哈马斯前领导人哈尼亚遭袭身亡后,伊朗虽然多次发出威胁,但并未反击以色列;本次黎巴嫩真主党纳斯鲁拉身亡后,伊朗在10 月1 日晚向以色列发射了超过180 枚弹道导弹,但本次袭击的目标局限于以色列的军事设施,且佩泽希奇扬表示伊朗“不寻求战争”。伊朗克制的政策背后一方面是为加沙停火谈判留出空间,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佩泽希奇扬政府防止局势不断升级、伊朗国内对美以强硬派政策得到更多支持,其温和、再接触的政策空间被压缩。随着以色列不断打击伊朗的军事伙伴,美国拜登政府屡次表现出难以控制内塔尼亚胡政府,加上特朗普可能上台的前景,伊朗的预期可能是安全环境会持续恶化。在该背景下,放弃核武器开发计划意味着伊朗的安全可能进一步失去保障,继而佩泽希奇扬政府很难以放弃核武器计划作为代价寻求与美国和解。
俄乌方向,10 月3 日,俄乌双方确认俄军已控制顿巴斯重镇乌格列达尔。本次战场动态再次反映了乌军在开辟库尔斯克战线后,兵力被进一步稀释的负面影响。此外,北约近期未有升级对乌克兰援助、改变现有冲突模式的信号。乌克兰此前向美国申请了使用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等武器远程打击俄罗斯本土的请求,美国拜登政府一直未批准请求。俄罗斯在9 月25 日修改了核威慑基本政策,将任何有核国家支持的对俄罗斯常规武器打击视为该有核国家直接对俄罗斯打击,目标即是向美国等北约国家施压,要求其拒绝向乌克兰开放远程打击俄罗斯的权限,进一步强化了美国为防止被直接牵扯入俄乌冲突而拒绝升级援助的逻辑。
风险提示
中东局势因以色列超预期挑衅而升级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