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利率债观察:从补充银行资本谈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张旭 2024-10-12 18:01:07
机构研报 2024-10-12 18:01:07 阅读

  1、从补充银行资本谈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今日(10 月12 日)在国新办的新闻会上,财政部蓝佛安部长宣布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不可否认,这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配合“大棋”中的又一“妙招”。一方面,其可以增强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升支持性货币政策的效能。另一方面,国有大行的资本金约束缓解后,又可以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贡献更多的力量,形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支持,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国家经济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两大重要支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可以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既有天然的制度优势,也是我国宏观治理体系区别于其余主要经济体的显著特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体现在不同层面。在总量层面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向发力、相辅相成,共同支持稳增长、合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结构层面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互为补充、相互照应。有传统观念认为,财政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较强,而货币政策仅是总量工具。我们注意到,经多年努力,我国货币当局已经构建出适合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在实践中,存在不少财政政策不易触及、财力无法顾及但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的领域,此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便主动补位,激励金融机构向相关领域提供资金。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已有较多实践。例如,2020 年2 月,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政策联袂发力,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出了“1+1>2”的政策效果,互补性地化解了单一政策各自的问题,体现出了疫情防控的“全国一盘棋”。

      再如,2022 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工合作,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向实体经济注入7400 亿元资本金,助力于稳定经济大盘,促进了投资效率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另如,政府债券是财政筹资的重要渠道,人民银行一直坚持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并将资金市场利率的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财政部门的融资创造出了适宜的条件。

      近期公开市场买卖国债的顺利开展也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紧密协调配合的鲜明体现。2023 年10 月30 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今年8 月,人民银行正式启动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1000 亿元。今年9 月,净买入规模较8 月翻了一番,反映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我们认为,该项工具还有一些制度上和技术上的细节可以适当优化。例如,为了维护债券市场平稳发展、更好地控制政府债券的发行成本,国债发行的时点、规模以及期限可由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协商确定。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很可能看到,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的操作将成为投放基础货币以及供给长期流动性的主要工具,政府债券顺利发行、直接融资比重提高的基础将更为进一步夯实。

      2、风险提示

      经济基本面变化超预期,不理性的预期引发市场快速波动,对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理解不到位。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