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大事记系列之三十三:地方债务置换的回顾与展望

刘璐/张君瑞 2024-10-12 19:10:10
机构研报 2024-10-12 19:10:10 阅读

  平安观点:

      前言:广义的地方债务置换包括财政置换和金融置换。前者属于狭义的地方债务置换,指的是利用政府债券来置换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地方债务。本文聚焦于财政置换,将首先回顾历史上三个阶段的置换,再对未来进行展望。

      历史上的地方债务置换可分为三个阶段,均依靠地方政府债券开展置换,但具体依靠的品种有差异。1)第一阶段(2015-2018 年,四年间利用置换债券置换12.2 万亿地方债务,年均3.05 万亿):地方债刚开闸,历史积存的隐性债务规模很大且当时地方债务率较低,因此置换规模很大。2)第二阶段(2019-2022 年,四年间利用置换债和特殊再融资债置换1.3 万亿地方债务,年均0.33 万亿):历史积存债务已经基本完成置换,地方债务率已经较高,因此置换规模很小。3)第三阶段(2023-2024 年,两年间利用特殊再融资债和特殊新增债置换2.6 万亿地方债务,年均1.3 万亿):为应对市场高度关注的地方债务风险舆情,中央推出一揽子化债政策,因此债务置换规模有所上升,但仍大幅低于第一阶段。

      当前地方财政收入下滑较多,2028 年前完成隐债清零的任务又比较刚性,因此接下来地方债务置换仍然可期。据wind,2022 年开始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进入下降通道,至今已经较2021 年累计下降46%,带动地方政府两本账收入累计下降16%。2018 年中央要求地方政府在2028 年前实现隐性债务清零,这个目标目前仍然有效,但截至2022 年末隐债仅压降约三分之一,慢于时序进度,说明压降难度较大。

      未来四年地方债务置换的规模或为6 万亿,借助的品种更可能是特殊新增债。1)置换的债务应主要是隐性债务,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纳入置换的概率较小,当前存量隐性债务或仍有约12 万亿。2)置换的工具应主要是特殊新增债,其次是特殊再融资债,短期内利用国债的概率不大。3)假如存量隐性债务有一半会被置换,那么未来四年置换的体量可能约为6 万亿。

      地方债务置换能够降低城投债偿还风险,又能压降存量高息资产,而城投债供给约束较难放松,因此地方债务置换有利于强化城投债的资产荒。据同花顺,2023 年7 月中央确定一揽子化债政策以来,全国城投债余额压降1%,其中重点化债省份城投债余额压降2.5%,说明中央对城投债的发行约束明显提高,也说明中央更重视约束重点省份。即使今年中央多次官宣化债取得阶段性成效,多地城投开始官宣退出监管名单,但是城投债净融仍大幅压缩,说明中央对城投债的约束态度是坚决的。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转向,财政刺激超预期,城投非标违约。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