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月度策略:十月增配哪些信用债

杨业伟/王春呓 2024-10-12 19:10:17
机构研报 2024-10-12 19:10:17 阅读

  9 月上中旬债市震荡修复,月末政策“组合拳”影响下,市场剧烈调整。9 月前三周,基本面数据偏弱,央行提及存款准备金率下行空间、欧央行和美联储宣布降息,市场因素利好债市。而进入9 月下旬后,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9 月24 日,国新办发布会推出降准、政策利率下调、存量房贷降息、降二套首付比例、提高再贷款中央资金支持比例等多项政策,9 月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受此影响权益市场大涨,债市剧烈调整。

      9 月底以来信用债市场迅速调整,后市怎么看?以史为鉴,我们通过与2022 年以来较大市场调整的对比,分析本轮回调的特征及对策。

      从调整原因来看:2022 年11-12 月,调整源于稳增长政策+资金面偏紧+理财赎回潮。

      2022 年11 月,优化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利好地产的金融支持十六条政策出台,市场预期转向,各类债券迅速下跌,理财破净率上升,广义基金负债端赎回压力加剧。2023 年8-10 月,调整源于资金面收紧+稳增长政策。8 月下旬以来,美国加息预期再起,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新增专项债发行加速,叠加“防空转”的基调下资金面边际偏紧;同时,地产政策密集出台。10 月,特殊再融资债大规模发行,银行间流动性趋紧,稳增长预期进一步升温。而本轮调整,债市剧烈调整源于稳增长政策预期+股市超预期上涨。9 月下旬以来密集出台利好楼市、股市的政策,叠加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市场情绪快速升温,股市迅速上涨,导致理财产品集中赎回,信用债面临较大抛售压力。

      从资产调整顺序来看:2022 年11-12 月:由于理财赎回与市场下跌的负反馈,本轮调整经历了数次反复,整体来看,按照调整和修复顺序:利率债——机构重仓债(同业存单、二级资本债)——信用债(城投债、中短票)。2023 年8-10 月:按照调整和修复顺序,利率债——类利率(二级资本债)——信用债(城投债、中短票),由于本轮调整中资金面持续偏紧,因此存单上行时间持续较长,且修复较晚。本轮调整中,从8 月调整来看,利率债率先调整,且持续时间较短,而信用债、二级资本债调整时间明显更长。9 月底以来,市场变化较快,各类债券均迅速调整,而利率债目前已率先止跌企稳。

      从调整速度和幅度来看,从8 月以来观察,8 月信用债的调整相对缓慢,以3Y AAA 中短票和城投债为例,8/2-8/27,估值分别累计上行19bp、21bp,而2022 年理财赎回潮调整峰值超100bp,8 月以来的调整不足以构成大规模的赎回。9 月底政策密集出台后,9/26-10/9,3Y AAA 中短票和城投债分别上行41bp 和32bp,接近2022 年赎回潮前期的调整速度。引发赎回潮的条件是市场快速持续的下跌,10 月10 日,信用债估值下行,如果继续止跌,或不足以引起大规模的赎回。

      从机构行为来看,理财破净是赎回的导火索,2022 年末赎回潮顶峰时,理财破净率约22.9%,2023 年8-10 月破净率最高约4.4%,而2024 年10 月10 日,理财破净率为2.9%,有边际提升但不足以引发大规模的赎回潮。债市调整中,理财通常会赎回债基换取流动性,从债基份额的变化来看,8 月、9 月,债基份额增长低于往年同期,但远未达到2022 年末大幅下跌的情况。

      总体来看,本轮回调来自于对稳增长政策的乐观预期,在当前基本面环境下,如果没有超预期的财政政策不足以支撑市场继续大幅调整,目前利率债已逐步企稳,信用债9 月底以来调整幅度较大,但持续时间有限,并不足以构成大规模的赎回潮,同时理财产品的破净率也源不足往年峰值。

      短期风险落地前,同时考虑到资产修复顺序,建议关注中高等级、中短端信用债和存单的配置机会。后续市场走势主要取决于财政政策,我们预计全年财政资金资金缺口约10000亿元,更大规模的增量资金可能才有较为积极的市场反应。在财政政策落地前,建议关注中高等级、中短端信用债和存单的配置机会,一方面,市场调整后中高等级短端信用债有较厚的利差保护,存单相较资金价格有较大下行空间,另一方面两类资产的流动性较好,在市场波动中应对赎回的能力相对较强。同时,考虑到债市调整后资产修复的顺序,通常是利率在前,信用债在后,目前利率债已有企稳迹象,信用债配置窗口临近。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赎回负反馈超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