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策略财政部发布会及当下一揽子政策点评:诚恳实意

程翔/傅静涛/王胜 2024-10-13 12:16:14
机构研报 2024-10-13 12:16:14 阅读

  通过本次新闻发布会,我们看到财政政策对经济经济面的支持有空间和潜力,本次会议明确表示:

      “中国财政有足够的韧劲,通过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全年的预算目标”。

      本次财政工作主要聚焦四方面:1、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2、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举将增加银行抗风险能力;3、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工具的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4、四是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化债在本次财政工作部署中位于首位。

      本次会议给到市场良好的预期管理,提示出更多的增量政策可能还在路上。根据发布会财政部的表示,未来仍有增量政策还在路上。当下我们看到未来四项工作中,化债是首要工作,2024 年已安排1.2 万亿额度;特别国债未来会补充银行一级资本,2024 年已经使用7520 亿;地方政府专项债3.9万亿额度已经使用3.6 万亿。除了上述已经进入决策程序的政策,本次明确提出的增量政策包括两项:1、“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2、“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此处重点关注“一次性”,同时发布会也提及即将实施的化债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措施,是一场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政府压力,可以腾出更多资源支持经济发展,巩固基层‘三保’”。

      专项债用途彻底打开,未来明确对房地产止跌和收购存量土地加大支持。首先,允许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支持地方政府运用专项债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利于减少闲置土地,增强土地供给调控能力。9 月24 日的央行等部门金融发布会上也提及“由人民银行提供再贷款支持市场主体收购房企土地,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其次,支持收购存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未来财政将采取用好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支持地方更多通过消化存量房方式收购。当然此次财政提出的“适当减少新建规模”也与政治局会议“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表态一脉相承。最后是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政策还需一揽子统筹思考,万不可像直接类比过去传统刺激方式只关注部分数据。央行和财政的联动发声表明了政策的决心,显示出对当前经济困难的重视。9 月24 日央行等金融机构召开新闻发布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以及发布两项支持资本市场重要投资工具,包括后续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等市场关注的政策落地。市场还是需要意识到,当下处于一揽子政策逐步推出阶段,对政策的串联把握更为重要,后续我们也持续关注各部门在落实各自责任过程中推出的政策细节,包括前期政治局会议中强调的三个区分开来。

      未来政策预期领域可关注三点:1、未来短期关注第十二次人大常委会的召开,上一次常委会于9 月13 日闭幕,2023 年10 月期间人大常委会的召开时间为2023 年10 月21 日;2、中期关注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 年经济目标的确认是财政赤字的预期;3、长期关注“十五五”规划的制定计划,2025 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年,下一个五年规划中的大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也将陆续上马。

      而当下市场我们认为行情三段论演绎可能为:(1) 政策迭超预期 + A股增量资金加速流入支持的“闪电牛”行情。(2) 增量资金流入不会马上撤退,A 股波动率放大不会马上收窄,市场降温但仍有温度,可能演绎有弹性的主题轮动行情。(3) 2025 年“业绩底”预期支撑的结构性机会增加、核心资产占优的行情。本轮行情已来到了第二阶段。结构推荐:以主题心态参与央行互换便利,财政化债 +刺激地产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建筑装饰和房地产开发。如果抢跑第三阶段,结构重点关注新能车动力电池和医药生物。

      风险提示:政策落实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