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研究:CNS创新药系列报告(四):新机制抗抑郁药快速改善症状 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本篇抗抑郁药物行业报告主要分析现有药物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梳理当前药物研发热点,以及分析抗抑郁药物治疗市场增长潜力等。
现有抗抑郁药物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抗抑郁药物均为症状改善药物。STAR*D 研究发现,对最初单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采用序贯治疗方案,理论累积缓解率仅67%。有研究者综合考虑STAR*D 的研究偏倚后,进一步评估发现现有抗抑郁疗法的实际累积缓解率远低于67%。
SSRIs 和SNRIs 类抗抑郁药物具有相对较好的有效性,为指南推荐的一线药物,但一般在服用后的2-4 周才会逐渐起效,且通常需持续服用半年以上。一般抗抑郁药物肠胃不良反应较常见,包括口干、恶心、腹泻或者便秘等,也可能会发生头痛、头晕、镇静、失眠、疲惫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药物成为抗抑郁药物研发热点从全球抗抑郁药物研发靶点来看,以5-HT 为靶点的药物最多,共有69 个;其次是以谷氨酸受体(NMDAR、AMPAR、GluR)为靶点的药物,共有24 个,以及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体(GABAR)的药物,共有21 个。
谷氨酸类神经递质靶点药物具有起效快速且作用持久等优点,成为近二十年来的研发热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药物主要包括非选择性NMDA 受体拮抗剂、选择性NR2B 位点NMDA 受体拮抗剂、NMDA受体的变构调节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和AMPA 受体的变构调节剂,以及靶向GABA 受体的药物等。
2019 年3 月5 日,美国FDA 批准30 多年来首个作用于谷氨酸受体靶点的新机制抗抑郁药Esketamine 鼻喷雾剂,联合口服抗抑郁药,用于难治性抑郁症和伴有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抑郁症成人患者的治疗。
强生CEO 在2024 年JPM 会议表示,Esketamine 2027 年销售峰值有望超过分析师预期,最高可能达到50 亿美元峰值。
抗抑郁药物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 的抑郁症市场研究报告,2022 年全球抗抑郁药物市场规模约145 亿美元,预计到2030 年将达176 亿美元。
根据Modor Intelligence 的抑郁症市场研究报告,预计2024-2029 年全球抗抑郁药物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5%,其中亚太地区的抗抑郁药物市场增长最快。
根据药融云数据,截至2023 年底,全国抗抑郁药物的销售额达65.36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5.56%。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 的抑郁症市场研究报告,预计到2030 年中国抗抑郁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238亿元的市场规模,2022-2030 年复合增长率为4.2%,增速高于全球整体水平。
相关标的:绿叶制药、吉贝尔、华海药业、恩华药业、康弘药业。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颠覆性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