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系列(四):航电系统 价值、差距和机会
低空场景下,航电系统对eVTOL 的价值提升。航电系统是现代航空器的核心,负责飞行控制、导航、通信、监视等功能。据测算,民航飞机航电系统价值量占比约17%,eVTOL 中航电系统(包括飞控)价值量占比20%,占比较传统飞机更高。Morgan Stanley 预计,到2025/2040 年eVTOL 全球市场规模将达350 亿美元/1 万亿美元、对应航电系统市场规模将达70 亿美元/2000 亿美元。
新技术的出现、技术间的融合应用和子系统的集成模块化是推动航电系统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通信系统上,多数民机配备无线电、卫星和数据链的组合通信系统,宽带甚高频通信被视为未来更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方式。导航系统上,如量子导航等新技术可以提高精度,一般率先用于军事,成熟后民用;卫星导航(GPS)和惯性导航(INS)组合作为当前最常用的做法保证可靠性。飞行管理系统正向自动化、智能化和低空交通管理的集成,以适应城市空中交通的复杂需求。监视系统领域,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是民航局2023-2027 年间重点推进的技术路线。飞行控制系统的电传操纵系统向更智能化方向发展。整体看,子系统的集成模块化(IMA)是现代航电系统设计的基础。
eVTOL 场景下航电系统重点关注轻量化、智能化、低成本的需求。为实现这些需求,集成化和组合技术应用是最主要的两个技术路径。集成化设计可以满足轻量化要求,但不同于IMA,eVTOL 的集成化主要聚焦自动飞行系统的集成化和感知避撞系统的集成化两个方面。新技术叠加成熟技术的组合应用可以平衡智能化和低成本,新技术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
国内外航电产业差距显著,低空业为国产替代提供机遇,传统龙头先发优势显著,整机企业发力自研。
国内航电行业历史上受军机需求主导,技术封闭且缺乏适航认证经验,导致民机航电系统滞后。C919的研制通过合资公司引入国际经验,提升了航电系统的集成和适航水平,开启了国产化替代第一步。
若将eVTOL 航电系统比作新能源车的智能驾驶系统,低空市场将为技术突破和规模应用提供机会。
民航领域,综合航电系统以霍尼韦尔、科林斯、GE 航空等美国厂商为主导,C919 提升了国内厂商的原始技术储备。数据看,截至2017 年9 月,全球约1.5 万家企业通过AS9100D 认证(国际航空协会IAQG 颁布的全球性质量管理标准,航空航天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关键门槛),其中北美占50%,欧洲占35%,中国仅500 家,占比不到4%,目前中国已有近2000 家企业通过认证,占比7.5%,虽与美法仍有差距,但仍显示出一些积极信号。
通航领域,美国的全球市占率61.9%,其综合航电系统市场依然由美国企业主导,如Garmin 公司G1000 系统(市场份额近70%)、霍尼韦尔的PrimusApex 系统以及L-3 公司的SmartDeck 系统等都是其中代表。国内通航产业远远落后,大部分通航航电系统依赖进口,缺乏有竞争力的厂商。
eVTOL 领域,国外整机企业普遍采用标准化航电系统,这些系统多由霍尼韦尔、Garmin、泰雷兹等在传统航电系统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造,以符合eVTOL 轻量化、智能化、低成本等设计特点。受技术限制,国内eVTOL 厂商多与本土航电公司合作或自研,如览翌航空、沃飞长空等选择昂际航电合作开发飞控,华明航电则是沃兰特VE25-100 的一级供应商,亿航、峰飞等则选择自研航电系统。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难度超出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成本控制风险超出预期,国产替代进展不及预期,法律与监管风险超出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