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周观点:财政货币端双管齐下 钢企盈利面创下2022年5月以来新高
核心观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 月12 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有关情况。虽然此次发布会透露的信息仍以存量政策为主, 但在方向上已经确保了将来财政端的积极性。配合此前央行召开的会议,未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持续发力以提振宏观总需求。在当前可能面临通缩的大环境下,一揽子政策的密集出台将直接带动工业品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尤其对于钢铁这种用途广泛的大宗商品,也将从中受益,改善近两年由需求不足带来的持续性价格负反馈。本周钢材产销两旺,247 家钢厂盈利率71.43%,环比+47.19pct,连续7 周上涨,创下2022年5 月以来新高。
行业动态信息
财政货币端双管齐下,钢铁行业有望走出困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 月12 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有关情况。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逆周期调节不仅包括已进入决策程序的政策,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将积极研究出台有利于房地产平稳发展的措施。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 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虽然此次发布会透露的信息仍以存量政策为主,但在方向上已经确保了将来财政端的积极性。配合此前央行召开的会议,未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持续发力以提振宏观总需求。10 月13 日发布的9 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4%,涨幅较上月回落0.2 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8%,降幅较上月扩大1.0 个百分点,创6 个月新低。在当前可能面临通缩的大环境下,一揽子政策的密集出台将直接带动工业品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尤其对于钢铁这种用途广泛的大宗商品, 也将从中受益,改善近两年由需求不足带来的持续性价格负反馈。
利润修复明显,钢企盈利面创下2022 年5 月以来新高。
供应方面,本周五大钢材品种供应863.82 万吨,周环比增10. 24万吨,增幅为1.2%。本期钢材产量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螺纹钢产量增加较为明显,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政策端对于建筑用材的刺激更加明显,叠加前期螺纹钢库存较其他品种位置更低,交易情绪热烈;二是随着钢厂利润持续修复,电炉企业复产明显,而电炉钢以生产螺纹钢为主。本周五大钢材总库存1310.08万吨,周环比降29.03 万吨,降幅2.2%。本周五大品种总库存有所去化,且建材板材库存变化较为一致, 建材、板材均持续去库,厂库,社库结构一致,均维持去库。消费方面,本周五大品种周消费量为892.85 万吨, 其中建材消费环比升25.5%,板材消费环比升3.3%,建材与板材消费均出现一定的增幅。价格方面,截至10 月12日,螺纹、热卷、中厚板、冷卷的价格较上周分别较节前+20 元/吨、-10 元/吨、+70 元/吨、+110 元/吨。原料端表现不一,10 月11 日,普氏62%指数为106.15 美元/吨,较节前-2.15meiyuan1/吨,焦炭假期提涨三轮并已经开启了新一轮提涨。据我们模型测算,截至10月112日,螺纹、热卷、中厚板、冷卷的即期毛利分别较节前-8 元/吨、-35 元/吨、+36 元/吨、+71 元/吨,滞后30 天毛利分别较节前+115 元/吨、+89 元/吨、+160 元/ 吨、+195 元/吨。247 家钢厂盈利率71.43%,环比+47.19pct,连续7 周上涨,创下2022 年5 月以来新高。
普钢投资建议:由于普钢产品多用于建筑行业,而当前地产复苏时间尚不明朗,在资产配置时可以优先考虑高股息、高分红以及各个下游领域中的龙头企业。建议关注:华菱钢铁、南钢股份、宝钢股份等,远期可持续关注地产销售改善向开工端传导。
特钢新材料投资建议:特钢属政策大力支持行业,我国中高端特钢新材料内有“进口替代”,外有“ 全球份额提升”,目前我国中高端特钢比例约4%左右,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差仍较大,我国中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中高端特钢需求有望迎来较快增长,中高端特钢企业估值有望提高,从发达国家的特钢公司估值来看,多处于15-25 倍的水平,日本、欧美等特钢快速发展阶段已经过去,而我国中高端特钢还处于成长期,应用的新能源、造船、航空航天行业处在蓬勃发展期,应当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2024 年继续关注特钢主线:中信特钢、久立特材、天工国际等。
风险分析:当前,在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钢铁行业也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企业之间经营分化。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冲击、通胀压力持续存在等因素影响下,全球金融环境收紧、贸易增长乏力、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下降,经济增长仍面临多重风险挑战。近年来,原料供给端风险事件不断,淡水河谷溃坝,澳煤进口禁令、巴西暴雨、澳洲飓风,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在各类风险事件不断发酵演绎下,原料价格被持续推高,钢厂在需求和成本两头挤压下,利润被极限压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