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策略报告:市场的四条线索
情绪大起大落后。节前市场剧烈调整,而本周迎来一轮不小的修复。市场得以修复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权益资产按下上涨暂停键,风险偏好有所回摆;二是,对尚未完全亮明“底牌”的财政政策预期持续动态修正;三是,在调整风格尚未转为“宏观驱动型”之前,节前调整幅度已达到我们提示的“微观过热型:10Y20BP 左右”。后续,债市如何运行,我们认为主要观察四条线索:
线索一:权益资产能否“降波”。历史上权益资产急涨急跌时期的跷跷板效应最甚。风险偏好扰动尚存,后续不排除产生不时冲击。不过值得观察权益资产波动最大的时期是否过去,如果后续权益资产得以“降波”,债市胜率有望改善。
线索二:大类资产定价“分歧”如何回归。过去两周,各大类资产价格波动都很剧烈。利率当前的位置比较接近不动产和耐用消费品价格,而权益、大宗商品、汇率则快速纳入了更乐观的宏观预期,大类资产定价位置出现了一定“分歧”,这种“分歧”通常难以长期维持。后续是定价更多预期的权益/商品向定价更多现实的债券回归,亦或是相反,可能成为四季度的交易主线之一。
线索三:赎回冲击进度如何。9 月底以来的这一轮赎回进度条走到了什么位置?通过机构在赎回冲击进程中的交易特征视角观察赎回反馈的“进度”:通常赎回冲击的各个阶段,可以观察到基金依次:卖信用-卖利率-买利率-买信用。也即,基金如果开始恢复对信用债的买入,通常意味着一轮赎回冲击至少阶段性缓和。可以观察到,截至10 月11 日,基金已重新恢复对利率债的净买入,同日对信用债的卖出幅度也大幅收窄。参考历史情形,若后续进一步看到基金恢复对信用债的净买入,则从机构行为这一视角上看,比较接近前几轮赎回冲击尾声阶段的特征。
线索四:基本面是否跟进资产定价。利率调整幅度对现有政策变化已接近充分定价,后续观察重点回归基本面。10 月以来,基本面高频数据略有环比回升,后续关注可持续性和幅度;月度层面则重点观察企业中长贷是否存在企稳的可能。
总体而言,利率在经历了快跌和急涨后,后续如何运行主要观察上述几条线索。风险偏好预计还将来回摆动,若权益资产能“降波”,对债市胜率的回归有利。从机构交易行为来看,短期赎回冲击较接近阶段性尾声,不过阶段性缓和不代表风险彻底解除。最关键的是基本面是否“跟进”大类资产的定价,目前看,经过过去两周的重定价后,权益、大宗商品和汇率中隐含的宏观乐观程度要高于长端利率。长端利率进一步修复的斜率或暂时放缓,而DR 与OMO 利差处于近年高位,资金端向下空间充足,后续修复的重点或在短端品种。
风险提示:逆周期政策强度,政府债增量供给,央行态度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