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量数据的非线性模型(2024年第26期):短期信号仍偏积极 但博弈情绪加重
本报告导读:
10 月8 日市场大幅高开后,短期炒作资金退潮,市场重归理性状态,短期的超调或为进场时机,但本次回调后预期指数级上涨行情难再,市场分歧迅速加大的背景下建议关注红利+科技成长的“哑铃策略”。量化信号方面,截至2024 年10 月11 日,中短期信号出现背离,短期信号依旧维持看多区间,而中期信号转弱,市场博弈情绪加重。
投资要点:
短期市场回调 后不必过于悲观,但全面上涨行情可能不再,建议关注红利+科技成长的“哑铃策略”。10 月8 日市场大幅高开后,短期博弈资金与套利资金共同交易导致指数快速回调,情绪快速降温后市场重新评估政策力度。根据10 月12 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后的市场态度来看,整体态度偏积极,因此在市场快速回调后我们认为短期不必过于悲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回调过程中证券账户开户数量开始逐渐回到节前水平,本次回调后预期全面上涨行情不在,板块将出现分化,建议构建“哑铃策略”,重点关注:(1)受益于化债的央国企中字头板块;(2)受益于流动性带来股指扩张的科技成长风格。
短期量化信号方面,目前仍属于看多区间。风格上,中证1000、创业板、科创100 等弹性较大的中小市值宽基指数多头信号仍然更强,目前不宜恐慌。
中期量化信号有所减弱:前期上涨较多的消费、基建、金融板块信号减弱速度较快,而受益于流动性带来估值扩张的科技指增板块信号相对较强。
价量择时模型介绍:我们基于纯价量数据,针对各类A 股宽基指数、行业指数,分别构建基于未来1 周与未来一个月的择时信号模型。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识别指数价量形态信息对未来行情的指示性规律,以此为基础辅助对后续市场的走势判断。
风险提示:基于价量信息的量化策略仅在弱有效市场下具有超额收益,随着市场成熟投资者增加,量化策略存在超额收益下降甚至失效的风险。本报告结论完全基于公开的历史数据进行计算,模型结果仅表示不同风格及行业预期未来相对强弱情况,不代表点位预测,不代表未来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整体走势的判断,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本报告不涉及对基金产品的推荐,亦不涉及对任何指数样本股的推荐。此外,量化模型回溯时未考虑交易成本,使用时需特别注意。本报告仅从量化模型推导得出,与研究所策略观点不重合,有关研究所策略团队对报告所述板块的观点,请参考相关策略报告。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