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茶话会:权益波动剧烈 可转债如何应对?
事项:
9 月24 日三部委政策发布会以来,市场风险偏好大为提振,权益带动转债大涨。但增量政策难以证伪,政策效果又有待时间发酵,市场分歧加大,涨、跌幅度都大幅偏离历史均值。政策博弈下,权益市场不排除会进入一段高波动时期。
平安观点:
本次上涨之后,转债市场余额下降100 亿元,其中86 亿元为正股上涨带动的转股退出。这当中,绝大多数是正股快速上涨至强赎、纯债价值等压力线,投资者自然选择转股。较为特别的是,山鹰转债发行人抓住正股大涨的时机适时下修转股价,实现近12 亿元转股退出,大大缓解了兑付压力。
权益大涨后,转债市场的格局发生了一些新变化。(1)大盘价值型底仓品种稀缺性有所增强。转股退市的86 亿元转债中,57 亿元为银行、非银金融转债,大盘价值型转债的存量余额占比下滑0.32 个百分点。后续2 个月内,或还将有约94 亿元银行、非银金融转债存在强赎、到期的可能性。大盘价值型的底仓品种符合年金、保险等中长期配置资金的持仓偏好。年金投资额占转债市场的16%,偏好高YTM 个券,对信用资质有一定容忍度;保险是今年转债市场最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偏好大市值+高股息+高评级转债。(2)股性转债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增强,而债性策略、下修博弈策略的吸引力下降。全市场平衡型、偏债型转债的余额占比大幅上升,股性策略的施展范围拓宽;而高评级转债的YTM下降、信用债收益率攀升,高评级转债与信用债之间的利差快速下降;正股上涨之后,转债的回售压力缓解,发行人的下修动力减弱,下修博弈的范围收窄。
(3)正股交易性退市压力降低、即将到期转债下修促转股的路径更为通畅,可转债的信用风险得以缓解。
权益波动加大,可尝试双低、“高平底溢价率的债性转债”策略。在政策转向积极、权益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的背景下,转债可阶段性提升仓位,且择券应更偏股性。但跟随权益上涨的同时,防波动也是重要课题。双低策略是典型的兼顾进攻与防守的策略,9 月20 日至10 月9 日,该策略跑赢转债指数3.16 个百分点。
“高平底溢价率的债性转债”实际上是在博弈定价逻辑的跃迁,它在双低策略的基础上优化了抗跌性能,更适合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且对建仓时点的要求不高,即使在权益高点建仓,仍能跑赢双低策略和转债指数。
风险提示:增量政策不及预期,风险偏好变动超预期,数据代表性受加权方式干扰。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