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通胀数据点评:向低价“亮剑”

张瑜/付春生 2024-10-14 10:21:13
机构研报 2024-10-14 10:21:13 阅读

  事 项

      9 月份,CPI 同比0.4%,预期0.7%,前值0.6%;CPI 环比0%,前值0.4%;核心CPI 同比0.1%,前值0.3%;核心CPI 环比-0.1%,前值-0.2%;PPI 同比-2.8%,预期-2.5%,前值-1.8%;PPI 环比-0.7%,前值-0.2%。

      主要观点

      物价持续低迷,凸显经济压力和政策转向的必要9 月份物价持续低迷,再次印证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包括消费明显走弱、房价仍在快速下行、地方尤其是经济大省的财政和扩信用存在压力、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大。具体来看9 月数据:

      第一,从整体读数来看,同比而言,CPI 同比涨幅回落,PPI 同比跌幅扩大,两者走势均不及市场预期;并且核心CPI 同比从0.3%进一步降至0.1%,是2013 年有数据以来仅次于2021 年1-2 月(疫情+春节错位)的最低水平。环比而言,CPI 环比0%,明显弱于季节性(2015-19 年同期均值为0.6%,2020-23 年同期均值为0.2%);核心CPI 环比-0.1%,明显弱于季节性(2015-19 年同期均值为0.3%,2020-23 年同期均值为0.1%);PPI 环比连续两个月明显下降,这一降幅也是2002 年有数据以来的7.7%分位。

      第二,CPI 和PPI 的环比涨价比例均处于历史低位。9 月份,21 个CPI 二级项目的涨价比例为24%,处于2016 年有数据以来的4.8%分位,也是2016 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分位。有可比数据的30 个PPI 行业中,环比上涨的行业个数仅从5 个升至6 个,涨价比例从17%升至20%,也处于2013 年8 月有数据以来的9.7%分位。

      第三,从CPI 细分项目环比来看,1)受就业和房地产市场仍处调整期影响,房租下跌0.1%,继续弱于季节性。2)耐用品价格继续下跌,汽车价格下跌0.1%,家用器具价格下跌0.2%,通讯工具下跌0.6%,均弱于2020-23 年同期平均水平。3)酒类价格下跌0.9%,创历史同期最低,也是有数据以来所有月份最低。

      4)估算餐饮价格上涨0.4%,明显弱于季节性,并且今年以来的累计环比依然为负,2016 年至2023 年均为正。5)旅游价格下跌6.3%,历史同期最低。

      第四,从PPI 细分行业环比来看,1)地产持续承压叠加部分地区多雨天气影响,建材旺季需求兑现不足,而政策刺激带来的9 月下旬价格回升,因统计因素并未计入当月PPI 中,黑色金属采选(-4.2%,前值-2%)、黑色金属冶炼加工(-3.3%,前值-4.4%)、非金属矿物(-2.4%,前值-2.9%)价格继续下跌。2)部分供给较强的装备制造业价格下行压力未见改善,汽车制造业(-0.2%,前值-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制造业(-0.1%,前值-0.2%)价格继续下降,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下降0.3%。3)9 个有可比数据的下游消费品制造行业中,只有2 个价格上涨,处于有数据以来的4%分位。

      政策大转向,向低物价“亮剑”

      价格不仅是经济供需变动的结果,反过来也会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若物价持续偏低,对居民而言,是债务负担加重、收入预期下滑和消费意愿受损;对企业而言,是投资成本上行、利润预期下滑和再生产意愿不足;对政府而言,是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盈利下滑风险。当价格低迷预期固化,可能带来持续的需求不足的负反馈。

      “926 政治局会议”奠定了自上而下的政策转向,中央加杠杆空间已迈出实质性一步,在兜底地方财政安全底线基础上,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也是对低物价的“亮剑”,不仅是要打破狭义的物价低迷格局,也要促进更广义的价格回升(“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打破低迷物价循环的风险,才能为中长期的高质量发展争取时间。

      此外,供给侧改革也不会缺席。对于制造业大国而言,单纯的需求侧政策的政策效果和后果需合理思辩。经验上来看,配合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物价回暖会更持续,只有将供改和扩需求相结合,才能带来相对持续的企业利润改善。我们提示,这一轮政策转向,供给侧改革大概率不会缺席,也需持续关注供给侧政策对投资影响。

      展望后续,在新一轮政策转向的推动下,随着经济供需格局逐步优化和改善,PPI 同比或于明年下半年回升至正区间;CPI 同比将继续温和回升,明年中枢或接近1.5%。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节奏的不确定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