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定期报告:增量财政规模将如何影响后续流动性
投资要点:
10月8日-10月12日央行大幅净回笼流动性,资金面先紧后松。10月8日-9日资金价格大幅上行,DR007从9月30日的1.56%上行至10月9日的1.82%,R007从9月30日的1.83%上行至10月9日的2.46%,R007与DR007利差走阔至64bp,显示出明显的流动性分层现象,主要因为广义基金在本轮调整中出现了较大的赎回压力。但10月10日开始负反馈企稳,资金价格下行,截至10月12日,DR007向下偏离政策利率5bp为1.45%,R007向上偏离政策利率3bp至1.53%,流动性分层现象基本消失。
10月12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对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的介绍较为积极,但具体规模需要等到10月底11月初人大后公布,总体来看10月资金面压力不大,除负反馈风险外资金价格将维持在政策利率附近窄幅波动。10月10日资金面转松后,存单利率开始下行,当前1Y存单在1.94%,与1YMLF利差在-6bp左右,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在不继续出现负反馈的情况下,存单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预计11月、12月政府债供给将放量,若规模超过2万亿元则2024年Q4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将超过2023年同期水平,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供给冲击。但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联合工作组召开的首次正式会议充分肯定了前期双方在央行国债买卖方面的紧密合作,预计后续增量财政政策规模落地后央行将配合财政发债,一方面考虑发债成本需要央行提供低利率配合,需要保持广义流动性宽松,利率不会出现大幅回调;另一方面,目前存单利率偏高,银行提价发行意愿降低,近期发行量不高且久期明显缩短,若后续继续出现负反馈,则银行资金或难以持续买债,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可以买入部分国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债券供需问题,当然也会间接投放基础货币。此外,央行在9月24日提到年内将视市场流动性情况进一步降准,综合来看,预计资金面的紧张程度不如2023年Q4。
10月14日-10月18日需要关注的影响资金面因素如下:
(1)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到期3469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1600亿元、MLF到期7890亿元。
(2)政府债:国债净缴款466.6亿元,地方债净缴款103.1亿元,合计净缴款569.7亿元。
(3)同业存单到期5025亿元,到期量高于10月8日-10月12日,到期续发压力有所加大。
风险提示
政府债供给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经济表现超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