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板块行业信息点评:利好政策频出 国内大储市场前景广阔
8 月大储新增装机2.78GW,同环比快速增长。根据EESA 储能云公众号,(1)装机量:8 月,国内源网侧储能新增装机量为2.78GW/7.70GWh,同比增长34.5%,环比增长12%。1-8 月源网侧储能累计装机量为18.8GW/ 47.25GWh;(2)招标:8 月,国内储能招标规模达7.22GW/16.8GWh(未包含7.2GWh集采框采),其中电网侧独立储能招标规模5.76GW/13.16GWh,占比78%。
利好政策密集出台,装机规划已达85GW+。2024 年,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部委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 年)》等重磅文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根据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目标由30GW 提升至40GW 以上。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公众号,截止2024 年7 月,全国已有26 个省市制定了到2025年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达到86.6GW,远超《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制定的40GW 目标。
储能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储能行业在2023 年迎来了装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增长态势有望延续。根据海博思创招股说明书,CNESA 预测在保守场景下,2027 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0GW,2023-2027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9.3%;理想场景下,预计2027 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138.4GW,2023-2027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0.3%。
技术+品牌+规模壁垒较高。根据海博思创招股说明书,储能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技术壁垒:储能系统的开发需要积累大量的电芯使用数据,因此对于新进入的厂商而言,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制造经验和项目经验积累;品牌壁垒:储能行业中,具有良好品牌知名度的企业能够凭借品牌声誉、项目经验和产品质量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信任和认可,并通过优质的产品和售后服务不断提高产品销量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自身品牌地位;规模壁垒:
新进企业从产线建设到稳定交付的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对抗风险能力要求较高,中小企业易被挤出市场,同时头部企业通常议价能力较强,在价格、数量、信用政策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国内大储行业是伴随新能源快速发展而崛起,当前新能源已具备较大规模,对于储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国内大储行业处于快速成长的初期阶段;格局方面,我们认为储能是电力稳定运行的保障,随着储能商业化成熟度的提升,技术与品牌壁垒将明显提升,龙头企业有望获得长期的增长。
头部储能集成企业通过规模化可实现一定的成本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建议关注阳光电源、上能电气、南网科技、威腾电气、华自科技、盛弘股份、科华数据、英维克、申菱环境、同飞股份、海博思创(拟上市)。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发展速度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