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报-资金透视:谁将接力交易型资金?

王以/王伟光 2024-10-15 10:21:23
机构研报 2024-10-15 10:21:23 阅读

  核心观点

      随着“924”政策组合拳驱动的中国资产重估行情进入第二阶段,资金面从“过热”状态逐步降温,上周市场日成交额有所回落,但今日出现企稳态势,或反映资金面进入“新稳态”,我们提示:①散户流入强度自10.8 以来有所回落,融资交易活跃度自上周五已有降温,但逆势资金中,大股东减持预案规模上周后半周已有收窄、减持节奏放缓,反映资金面并未进一步弱化,②而向后看关注几类增量资金的状况,一是北向资金,截至10.9,主被动配置型外资连续两期净流入且规模放大,关注本周北向Q3 持仓,二是政策支持资金的入市进度,中金及中信已上报互换便利方案、再融资贷款陆续推进。

      上周周内北向资金活跃度边际降温,主动配置型外资连续两周流入我们以日均成交额作为日均净买入额的代理指标观测(4Q23 以来,两者趋势基本一致),上周北向日均交易额回升至4016 亿元(创2014 年以来新高),但从周内变动趋势来看,北向资金交易额于10.8 达到5000 亿以上高点后,10.11 回落至2527 亿元,活跃度环比已有降温,但仍在历史相对高位。以EPFR 统计的配置型外资中,2024.10.2-2024.10.09,配置型外资净流入304亿元,主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入13.3 亿元,被动配置系外资净流入291 亿元,主被动外资连续两期净流入规模扩大。截至9 月底,外资对A 股在新兴市场中仓位仅为4.5%,与2023 年3 月(7%)相比仍具有提升空间。

      短线资金交易强度环比回落,减持规模环比维持稳定短线资金方面,上周(2024.10.08-2024.10.11)净流入313 亿元,从趋势上来看,上周散户资金的净流入额在后半周有所收窄,并于周五转向净流出。

      上周融资资金净流入1409 亿元,连续两个交易日(10.8、10.9)活跃度上升至11%以上,且10.9 活跃度创2021 年以来新高,但在后半周活跃度回落至10%以下;结构上,融资资金净流入电子、非银金融、计算机等行业,对纺织服装、轻工制造、建材等行业净流入规模较低。超长线资金方面,ETF 上期净流入1558 亿,其中跟踪“双创指数”宽基指数是流入主力;上周大股东净减持规模为25 亿元,环比相对稳定。

      公募基金新发强度有所回落,私募资金仓位环比8 月回升基金端,上期新成立偏股型基金7 亿份,环比上上周大幅回落;存量基金中,股票/混合基金权益仓位环比上上周回落,上期普通股票型仓位/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分别为87%、82%,但自9 月中旬已分别回升1.7pct/4.4pct。从新发基金占比来看,近期债券型基金发行占比仍在高位。根据私募排排网统计,10 月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 股信心指数为129.1,相较9 月上涨14.39%。

      此外,截至9 月底,股票主观多头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8%,相比于8 月底上涨5 pct。仓位在五成及以上的私募基金占比高达91%,相较于8 月上涨4.5pct,其中32%私募满仓或处于加杠杆状态,环比上涨8.8 pct。

      四大期货主力合约随股指波动,主力合约基差升水有所收敛上周四大期指主力合约随指数下挫。期现价差方面,四大期指主力合约基差升水收敛,IF 主力合约期现价差由142.75 点收敛至17.23 点,IH 主力合约期现价差从103 点收敛至8.61 点,IC 主力合约期现价差从159.58 点收敛至14.19 点,IM 主力合约从104.57 点收敛至6.24 点。跨期价差方面,IF跨期价差由-1.6 点扩大至-4.2 点,IH 跨期价差由37.6 点收敛至12 点,IC跨期价差-49.4 点扩大至-67 点,IM 跨期价差由-130.2 点收敛至-114.8 点。

      从前20 席位持仓变化来看,本周IF 净持仓空头增加6673 手、IH 净持仓空头增加1600 手、IC 净持仓空头增加6983 手、IM 净持仓空头增加3682 手。

      风险提示:1)估算模型失效;2)数据统计口径有误。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