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策略:兼具弹性与长期性 关注化债主题!

陆灏川/王雪蓉/王胜 2024-10-15 16:06:12
机构研报 2024-10-15 16:06:12 阅读

  事件:2024 年10 月12 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事件影响:隐性债务规模置换力度有望加大。去年“一揽子化债方案”出台以来,2023年10 月以来特殊再融资债券累计发行量约1.5 万亿元,贵州、天津、云南的各自发行量均超过1000 亿元(图2)。2023 年国务院总理李强9 月20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多地也明确披露了特殊再融资债已用于拖欠企业账款(表3)。那么如果下一步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形债务的债务限额显著增加,预计对应的用于工程款支付的金额也会提升。

      要点1:工程款的主要对象为市政基础设施施工方,其中,大市值央国企建筑公司估值修复弹性最大,除了化债措施有利于应收款回收外,我们在9 月27 日发布的《静待市值管理指引最终落地,聚焦深度破净股!》也指出大市值央国企有望迎接低估值破净股的重估。

      另一受益方向——园林类部分主体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不足,体现为货币资金/短期债务覆盖比不够充裕的特征,同时受到2024 年8 月岭南转债违约事件影响,对应的市场估值(以PB 中位数指标为代表)仍在历史低水平,预计短期弹性较大。

      要点2:环保行业核心风险点之一也在于应收账款回收,化债措施有利于应收账款回收情况改善,其中可以重点关注的细分方向是固废治理、水务及水治理、环卫。

      要点3:除了以特殊再融资债为代表的财政化债,金融化债(金融机构参与地方隐性债务化解)是配套举措,银行贷款置换城投高息债务更为主流,权益市场较为关注AMC 影响。

      但AMC 存量不良资产(主要集中于民营中小企业、房地产领域)与城投债务的关联度尚且不强,因此化债影响主要还是在未来的收入端,2023 年以来地方AMC 参与化债的方式包括为城投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城投重组债务与盘活资产等,金融化债遵循市场化原则,关注是否有激励政策(如为参与化债的AMC 提供低成本资金)催化。

      中长期推演:化债同时严控新增隐债,新建市政基建项目要有盈利逻辑,地方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注西部大开发、数据入表。化债政策将维护地方国企的信用,最终落脚点仍然是能通过地方国企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如“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的落地还是需要相关地方国企维持适度的债务滚续。西部大开发战略下,西部地区的投资弹性会更大,具体可关注我们于2024 年9 月1 日发布的《西部大开发2.0,新疆西藏的基建水利需求形成催化》报告筛选的12 支基建、能源受益标的。同时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自2024年9 月1 日起施行,明确规定“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形债务”,城投和地方国企将更加注重新建项目的盈利逻辑,传统基建项目增长已经有所退潮,数字经济、绿色环保或成为新方向,同时城投公司向产业投资公司转型的案例明显增多。地方国企存量资产的盘活也是一个重要方向,中长期可以关注的是数据资产入表(如公共产业数据、运营数据入表)。

      整体观点:地方债务管控新风向之下,化债可能成为短期弹性大、阻力小的主题投资机会。

      核心关注建筑、环保:我们综合考虑市值、估值提升空间(优先考虑深度破净股)、基本面展望、现金流改善预期强且空间大(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占资产比高)、优先考虑财政弱势省份的基建、园林类主体。最终,我们结合分析师自下而上推荐,筛选了16 家值得关注的公司,具体见表1。另外,AMC、融资租赁(化债利于城投租赁款回流)领域的上市公司也值得关注。最后,城投债信用利差有望压缩,预计弱财力区域、久期不长的城投债流动性有望改善,城投转型是大势所趋,已经进行产业转型的城投需关注市场化经营能力。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上市公司披露应收账款客户信息不足、筛选模型存在局限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