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存储芯片 不能输掉的战争
导读:2024 年9 月30 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武汉新芯集成电路科创板IPO 申请获上交所受理。这是“科八条”后第二家获得受理的科创板IPO 项目,也是沪市今年以来第二家获得受理的IPO 项目。武汉新芯此前被紫光集团收购,后成为长江存储子公司,此次拆分上市意义重大。国内存储芯片突围战到了什么阶段?相关产业链公司投融市场表现如何?本文尝试分析和探讨。
综述
存储芯片也称存储器,是一种常见的集成电路,用于在电子设备中存储和检索数据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类型: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闪存(Flash Memory)等。
我们通常讲的内存,其实包含存储芯片不同的规格,以普通手机为例,16GB+256GB 的内存规格中蕴含了两种不同的存储芯片,其中16GB 指RAM,主要用于传输和读取信息;而256GB 则指Flash,主要用于存储信息。当然,手机里也包括ROM,一般用于存储固定系统代码,一旦写入不可更改。电子产品通常会使用多种存储芯片,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场景需求。
日常使用的存储芯片主要包括DRAM、NAND Flash、NOR Flash,三者市场份额约为57%、40%、2%,由于存储原理与成本不同,不同存储芯片的使用范围亦存在差别。从产业进度看,DRAM 技术更新最快,制程最为领先,主要是向传输高速、低功耗演进;NAND Flash 技术进步方向主要是高密度存储和3D 堆叠;NOR Flash 制程进步不大,主要朝着大容量进步。
存储芯片的发展对于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存储容量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存储芯片的容量和速度不断提高,同时成本也在降低,这使得它们在个人电脑、服务器、移动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中国为例,智能手机在存储芯片下游应用占比约44.8%,PC 占比约13.1%,服务器占比约12.4%,其他行业占比约29.8%。
存储芯片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市场规模占据整个半导体市场的27%,目前整体市场规模超1500 亿美元,预计未来将持续增长至整个半导体市场的50%。存储芯片在半导体行业内具有独特地位,众所周知,半导体下游细分市场广阔,经常需要针对下游来配置不同需求的芯片,但存储芯片规格变化不大,功能又不可或缺,通常被视为半导体行业的大宗商品,一定程度上能够预示电子行业的景气程度。
由于存储芯片的特性,行业自动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发展,IDM 模式成为行业主流。又由于资本开支巨大,通常出现以国别为形式的垄断公司,例如美国美光、韩国三星、SK 海力士、以及日本东芝等。
存储的产业转移通常代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存储的竞争通常也被称为“国运之战”。2023 年DRAM 市场上,三星和SK 海力士合计共占据约67%的市场份额,美光占比28.5%,剩下不到10%的市场份额由南亚、华邦等厂商占据。在2023 年的NAND Flash 市场中,三星和SK 海力士共占据49.5%的市场份额,铠侠占比21.6%,美光占比10.3%。
在存储芯片领域,中国厂商今年来也迅速崛起,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长江存储(YMTC)、合肥长鑫(CXMT)等企业正奋起直追,通过巨额投资和技术创新,正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来觅研究院预计,2024 年长江存储全球市场占比约8%,合肥长鑫全球市场占比约10%,与海外龙头仍然存在差距。国内企业正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特别是在高密度存储技术、低功耗技术以及存算一体融合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从技术水平上来讲,国内厂商与海外厂商有何区别?长江存储技术实力领先。NAND Flash 制程极限为10-12nm,主要技术为3D 堆叠,堆叠层数是衡量技术标准。长江存储采用独特的Xstacking 技术,已实现最高232 层堆叠,与海外龙头技术实力相当,并在小米、传音等国产供应链中得到了大批量的验证使用。不过,存储市场技术迭代飞速,目前SK 海力士已完成128 层4D NAND 芯片验证,准备投入商业化生产中。
DRAM 的技术进步体现在制程进步,目前美光已率先量产1α工艺(12-10nm),SK 海力士、三星均处于同步水平。而合肥长鑫目前工艺大致在17nm,较海外龙头厂商落后两个技术节点。目前AI 带来新兴的存储芯片HBM(高带宽内存)亦是以DRAM 通过先进封装技术与GPU 整合,也是技术进步的一大方向。根据公开资料,合肥长鑫目前已能量产HBM2e,与海外主流产品HBM3e 同样落后两个技术节点。
2023 年11 月,合肥长鑫发布LPDDR5 系列产品,但主流产品仍为DDR4,落后海外龙头厂商一到两个技术节点。
除了存储芯片厂商外,产业内同样也存在部分配套供应链如半导体设备、存储主控芯片、存储模组等。
DRAM 和NAND Flash 往更高制程突破需要用到先进的EUV 光刻机,而该类设备确为国内短板,此外前道量测设备、DRAM晶圆缺陷测试机等设备国产化率同样不高,是产业链急需突破的环节。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