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与分化:化债与退平台思考及城投中报透视

文晨昕/仇文竹 2024-10-16 08:03:24
机构研报 2024-10-16 08:03:24 阅读

  报告核心观点

      2024 年10 月12 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基于对近期隐债置换、退平台等政策的思考、以及我们对2024 年城投中报的观察,本文总结出当前城投平台的趋势与分化特征,并梳理各省城投利差水平、名单内外主体的估值与波动差异,推演城投在短期、长期内可能的趋势与分化走向。

      近期隐债置换与退平台的政策导向

      2024 年10 月12 日,财政部部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存量隐债。本次置换是对于2028 年隐债清零要求的落实,亦是本轮化债周期中已发行的1.5 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1.13万亿元新增特殊专项债的政策延续。2024 年8 月,150 号文发布,提出城投退出平台名单应不晚于2027 年6 月末,并明确退出的条件:(1)隐债清零;(2)征得2/3 债权人同意;(3)政府发布公告声明退出平台;(4)具备市场化转型实质。综合来看,退平台与本次财政发布会提出的大规模隐债置换为同一化债方向,均在致力于完成2028 年的隐债清零任务。

      隐债置换与退平台下的长短期推演

      短期内,中短久期城投标债“兑付”预期较强,仍有利差下行空间,短期内城投债利差收窄为趋势。区域层面上,政策方向对重点化债省市利好更明显,叠加8 月以来多轮赎回反馈导致信用债调整较多,此外,退平台的第一步要求为隐债清零,大规模隐债置换将加快退平台进展。长期来看,隐债置换、退出名单,其实质都在于厘清政企关系,该过程预计涉及地方平台的重定位与资源分配。因此关注隐债置换完毕、退出名单后的平台业务实质、股权划转、财政补助等边际变化更加重要,仍应重回主体信用基本面,关注不同区域和个体资质的分化。

      从中报看化债以来平台的趋势

      通过观察2024 年城投中报,我们总结出当前城投平台的五大趋势与三大分化特征。在趋势方面,(1)资产端整合进度加快,城投平台向头部持续集中,但资产运营效率偏弱,回款仍是难题;(2)有息债务增速整体放缓,融资结构有所改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非标占比则持续下行;(3)从长短期偿债指标来看,平台自身的偿债能力仍延续弱化态势;(4)平台营收规模同比增速转负,盈利指标普遍下行;(5)从现金流视角来看,平台筹资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均有所缩减,反映化债下投融资收缩现状。

      从中报看化债以来平台的分化

      在分化方面,(1)一揽子化债以来,重点省份受益明显,有息债务增速压降,短期债务占比明显下降,融资成本亦有所下行;(2)非重点省份分化持续,发达地区偿债指标仍高于其他地区,但下行幅度也更大;(3)尾部城投平台经营指标恶化更加显著。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偏差,政策不确定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