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特斯拉“WE ROBOT”发布会:低于华尔街预期 但是技术者的狂欢
华泰观点:华尔街的反应低于预期,但技术上提升明显我们观察到华尔街和技术界对此次特斯拉发布会截然不同的风评。上周五10/11,特斯拉“We,robot”发布会在洛杉矶举行,时长仅半小时,马斯克还迟到了50 分钟。发布会先后发布了三款产品,Cybercab(两座的自动驾驶概念车),Robovan(无人驾驶厢式车),以及Optimus 机器人。在发布会上,马斯克给大家呈现的状态是一种轻松和自信的状态,但是并没有透露更多的技术细节和后续商业落地计划。活动后首个交易日,TSLA 股价下跌8.8%,体现出此次的内容低于华尔街的预期。但是我们也观察到,根据参会者上传的一些现场视频和照片,在部分媒体和技术专家后续评价中,此次发布会的评价总体积极正面,甚至有媒体认为此次发布会是特斯拉一次“载入史册”的活动。面对这之间观点分歧,我们评价如下:
Robotaxi 真的来了吗?FSD 端到端模型或成为自动驾驶的GPT 时刻此次发布会发布的Cybercab 是一个两座版本概念车,市场普遍认为是此前model 2 的自动驾驶版,其最大的亮点是整车没有方向盘和脚踏板,在行驶过程中完全依靠特斯拉FSD 的自动驾驶算法,整车成本预计将低于三万美元。此外,此次发布会还发布了20 座版本的Robovan(无人驾驶厢式大巴车),可运客人也可拉货。在现场,同时还布置了多辆Model 3 和Y,搭配FSD 执行Robotaxi 的测试Demo 运转。我们看到,今年早些时候,Tesla发布了基于端到端“End—to—End(E2E)”模型的FSD V12 版本。有别于V11 采用的“感知-决策规划”两步走的模型,端到端模型直接从输入到输出进行一体化训练,不再需要之前模型间的参数接口,搭配纯视觉方案,让用户的体验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特斯拉发布V12 后,国内的主机厂也正密切关注端到端技术路线,部分车型从激光雷达转向纯视觉方案,问界M7 pro、小鹏MONA M03、深蓝S7 乾崑智驾版,都推出了纯视觉版本。
我们认为端到端模型或将成为自动驾驶的GPT 时刻。
机器人Optimus 的进步:背后或有远程控制和Starlink 助力相比2021 年发布会还需要真人“扮演”Optimus 机器人,此次的发布会,马斯克带来了多台Optimus 机器人,展示了一段舞蹈,并在现场给用户服务及实时互动。我们看到此次机器人的自由度和协调性都有明显提升,可预示公司在运动控制算法中或已取得明显进步。在用户交互的场景中,我们认为机器人在后台可能存在特斯拉工作人员的远程操控。为解决延时问题,现场可能也动用了SpaceX 的Starlink 技术。但整体看,Optimus 已初步实现了成为人类“阿凡达”化身的基本功能。马斯克表示,Optimus 将于2026-27年量产,但他往往对时间的规划过于乐观。我们认为这代表着“具身智能”的硬件技术或已逐步成熟,后续需主要观察AI 算法和模型方面的突破。
马斯克和SpaceX:火箭回收取得人类航空的重大进展SpaceX 作为马斯克非常重要的企业之一,在本周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里程碑,就在发布会后两天(10 月13 日),SpaceX 发射了星舰火箭的第五次测试飞行,并首次成功捕捉到超过20 层楼高的助推器。这一成就标志着可重复使用的火箭系统迈出了人类历史的重要一步,有望有效降低太空活动成本。Space X 和Tesla 作为马斯克重要的两大企业,都在科技的前沿出现了重大的突破。我们认为后续应重点关注Tesla 和SpaceX 的技术迭代和商业化落地,及其在自动驾驶和火箭的主要竞争对手Waymo(Google)和Blue Origin(Amazon)的相关进展。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风险,半导体周期波动。本研报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盖个股内容,均系对其客观公开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团队对该公司、该股票的推荐或覆盖。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