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制药行业深度报告:结直肠癌:从后线到前线 新疗法不断涌现
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排在前列。MSS/MSI-L型肿瘤患者占所有结直肠癌的95%左右,是目前各大企业的研发重点;但dMMR/MSI-H患者无法或者较难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主要以VEGF/EGFR 靶向药物为主。诸多国内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创新,探索多种结合PD-1和VEGF/EGFR ,以及其他靶点的新MOAs药物。刚刚结束的ESMO大会上,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以及信达生物的PD-1/IL2都取得了优于历史疗法的数据,同时也涌现出二代KRAS等新技术。后续建议关注ADC、双抗、小分子等单药或联合疗法在结直肠癌领域的不断突破以及明年的数据读出。
结直肠癌发病率高,晚期或转移患者生存期短。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位居前列,在中国始终位于前三,MSS型结直肠癌占绝大多数。根据发病位置,可以分为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
早期主要通过手术治疗,配合辅助疗法延长生存期。结直肠癌早期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结肠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或直肠癌根治术等手术切除肿瘤,以期在早期实现根治。近年来的ICI以及靶向疗法已经证实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或者手术后进行辅助治疗,有助于肿瘤的完全切除以及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越来越多的药物开始从后线向前线进行探索。
晚期MSI-H/dMMR型以免疫疗法为主。MSI-H/dMMR的发生情况在所有结直肠癌中占5%左右。随着ICIs疗法的普及,MSI-H/dMMR结直肠癌高免疫原性和高T细胞浸润的特性使得其受益于抗PD-(L)1等ICIs疗法,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
晚期MSS型以VEGF/EGFR抑制剂为主,ADC等药物未来可期。MSS对于MSS型结直肠癌,其TME相对更“冷”,ICIs治疗效果不显著,仍以抗VEGF、EGFR疗法为主。同时,近年对于新靶点的探索有了一定的突破,HER-2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靶点。目前仍以靶向治疗联合TKI和化疗为主,ADC药物的应用已经在探索阶段。
相关公司:结直肠癌发病率高,是重要的肿瘤创新药市场。诸多中国企业积极创新,优秀临床数据在各类学术会议涌现。我们看好国内企业在结直肠癌领域突破,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和黄医药、科伦博泰、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等。
风险提示:审评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审批不及预期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