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周报:多地将中药饮片及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支付端形成利好

许雯 2024-10-16 20:19:20
机构研报 2024-10-16 20:19:20 阅读

  核心要点:

      市场表现:上周中药Ⅱ下跌6.6%,跌幅居中

      上周(2024.10.07-2024.10.11)医药生物报收7355.35 点,下跌6%;中药Ⅱ报收6526.12 点,下跌6.6%;化学制药报收10234.31 点,下跌5.16%;生物制品报收6310.49 点,下跌5.7%;医药商业报收4911.66 点,下跌6.76%;医疗器械报收6366.51 点,下跌6.21%;医疗服务报收4990.19 点,下跌6.84%。医药板块整体回调,中药板块跌幅居中。

      从公司表现来看,表现居前的公司有:ST 目药、方盛制药、奇正藏药、羚锐制药、华润三九;表现靠后的公司有:葵花药业、太极集团、健民集团、贵州三力、*ST 龙津。

      估值:上周中药板块PE(ttm)为26.81X,PB(lf)为2.37X上周中药PE(ttm)为26.81X,环比下降1.9X,近一年PE 最大值为29.99X,最小值为21.67X。PB(lf)为2.37X,环比下降0.17X,近一年PB 最大值为2.69X,最小值为1.99X。PE 处于近十年以来27.41%分位数,PB 处于近十年以来7.04%分位数。中药板块相对沪深300 估值溢价率为107.45%。

      多地发布政策将中药饮片及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支付端形成利好上周安徽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饮片目录(2024 年)>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将芪芍真武颗粒等25 个医疗机构制剂和人工麝香等8 个中药饮片纳入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范围,25 个医疗机构制剂均为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机构制剂按乙类药品管理,个人自付比例统一设定为30%;中药饮片原则上参照甲类药品管理,不设个人先行自付比例。

      甘肃省医保局发布《甘肃省第六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 号)》,拟集采药品遴选的基本原则是其他省份已集采且过评企业数4 家及以下的中成药和化学药品种(按大类剂型合并,不区分酸根碱基)。甘肃此次拟纳入集采的品种共333 个,其中化学药188 个,中成药145 个。包括肺力咳口服液体剂、痰热清注射剂、复方丹参丸剂、苏黄止咳口服常释剂型等品种被纳入目录。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在目录调整时,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配方颗粒等中药饮片纳入省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应纳尽纳,满足参保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此外,上周湖北省牵头的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报量开始。第三批采购品种清单包括20 个产品组95 个产品,其中有血脂康胶囊、血脂康片、脂必泰胶囊、脑血康胶囊、脑血康片、三七通舒胶囊、喜炎平注射液等,剂型涵盖片剂、胶囊、注射液等。

      近年来集采及医保支付政策接连发布,中药集采不断扩面、医保支付端对中药的支持也在不断推进。从执行效果来看,集采方面,中药集采整体相对温和;医保支付方面,《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优化中药审评审批管理,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政策,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目前已有山东、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陕西、甘肃等地将部分院内制剂纳入当地医保支付,并且多省发布政策,扩大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中药饮片,从支付端对中药行业形成利好。

      投资建议:聚力向“新”,长期关注三大主线短期来看,中药行业受到高基数、消费疲软影响高端消费类中药、安徽省2024年度中成药集采涉及OTC 品种等因素影响,短期承压,但随着中药集采的温和落地、宏观政策对消费的提振效果逐步显现以及基药目录调整的推进,中药行业向好趋势不变,聚焦政策利好逐步转向聚焦产品及业绩,行业内部分化或更为明显。

      长期来看,创新与传承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与重点,传承创新、转化赋能成为引领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以中药创新药为创新代表的“药”创新和以品牌中药为传承代表的“药”焕新,推动中药行业聚力向“新”,实现“创新+质优”。此外,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步推进,中药行业有望受益于国企改革,实现提质增效。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三大主线:

      主线一:“药”创新,关注中药创新药。在政策与临床需求双驱动之下,中药创新再度加速,新药上市节奏加快且1 类新药占比明显提升。研发创新是核心,进入医保基药目录是放量的重要条件,而下半年基药目录调整是大概率事件,或成为行业催化因素。建议关注:(1)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在研产品丰富且研发进展较快、中医理论与临床结合较好(尤其是能通过循证医学改写临床诊治指南)、布局大品类有独家品种的企业;(2)2023 版医保目录新增品种和解禁品种及相关企业;(3)“医保+非基药”品种及相关企业。

      主线二:“药”焕新,关注品牌中药。配方优势、原材料优势、品牌优势共同构筑了品牌中药的高竞争壁垒。市场及模式创新,打通了“防+治+养”全产业链,进一步凸显品牌中药消费属性。治已病、治未病、康养保健的全程覆盖,叠加银发经济的利好,体现出品牌中药“治疗+消费”属性,增加了中药消费需求的层次性,拓展了市场增量。建议关注:(1)拥有配方优势、原材料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产品力强的品牌中药;(2)通过市场及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新业态模式、拓展产业链、拓宽市场领域的品牌中药。

      主线三:国企改革,关注提质增效的国有控股企业。中药行业的央企国资控股、省属国资控股以及其他国有控股比例均高于行业水平,中药行业在医药子行业中受益于国企改革的程度明显较高,有望通过国企改革实现提质增效。

      风险提示

      (1)包括行业集采等在内的政策趋严,导致中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2)上市公司在研产品进展低于市场预期;

      (3)医保和基药目录中中药占比提升低于市场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