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行业专题报告:关注英特尔产品风险 信创行业有望迎来新机遇
投资要点:
事件:10 月16 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布《漏洞频发、故障率高 应系统排查英特尔产品网络安全风险》一文。
文中指出,英特尔产品安全漏洞问题频发,可靠性差,漠视用户投诉,假借远程管理之名,行监控用户之实,暗设后门,危害网络和信息安全等。①安全漏洞问题频发。2023 年8 月,英特尔CPU 被曝存在Downfall 漏洞,该漏洞是一种CPU 瞬态执行侧信道漏洞,利用其AVX2 或者AVX-512 指令集中的Gather 指令,获取特定矢量寄存器缓冲区之前存储的密钥、用户信息、关键参数等敏感数据。②可靠性差,漠视用户投诉。从2023 年底开始,大量用户反映,使用英特尔第13、14 代酷睿i9 系列CPU 玩特定游戏时,会出现崩溃问题。在用户反映集中、无法遮掩的情况下,2024 年7 月,英特尔才发布声明,对于CPU 频繁崩溃事件给出了解释,承认由于错误的微代码算法向处理器发出过高的电压请求,导致了部分第13、14 代处理器出现不稳定现象。③假借远程管理之名,行监控用户之实英特尔联合惠普等厂商,共同设计了IPMI(智能平台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声称是为了监控服务器的物理健康特征,技术上通过BMC(基板管理控制器)模块对服务器进行管理和控制。BMC 模块允许用户远程管理设备,可实现启动计算机、重装操作系统和挂载ISO 镜像等功能。
该模块也曾被曝存在高危漏洞(如CVE-2019-11181),导致全球大量服务器面临被攻击控制的极大安全风险。④暗设后门,危害网络和信息安全。英特尔公司开发的自主运行子系统ME(管理引擎),自2008 年起被嵌入几乎所有的英特尔CPU 中,是其大力推广的AMT(主动管理技术)的一部分,允许系统管理员远程执行任务。
文中建议,对英特尔在华销售产品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切实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①英特尔公司500 多亿美元的全球年收入,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市场。2021 年英特尔公司的CPU 占国内台式机市场约77%,在笔记本市场占约81%;2022 年英特尔在中国的x86 服务器市场份额约91%。
可以说英特尔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但这家公司反而不断做出损害中国利益、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事情。②此前,美政府通过所谓《芯片和科学法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无端排挤和打压,英特尔公司就是这一法案的最大受益者。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成功地将英特尔与美国政府绑定在一起,成为美国芯片战略的最大合作公司,不仅得到了85 亿美元的直接补助,还有110 亿美元的低息贷款。③为讨好美国政府,英特尔在所谓涉疆问题上积极站位打压中国,要求其供应商不得使用任何来自于新疆地区的劳工、采购产品或服务,在其财报中更是将台湾省与中国、美国、新加坡并列,还主动对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断供停服,这是典型的“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就砸锅”。
3 期安全可靠测评,34 款芯片,16 款操作系统,28 款数据库通过。①2023年7 月28 日,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发布了针对PC 和服务器搭载的CPU、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产品的《安全可靠测评工作指南》。根据指南要求,产品供应商可以在每年的1-2 月及7-8 月进行测评申报,产品测评通过后将被认定为安全可靠产品,有效期三年,测评结果供各政企客户自主参考。
②2023 年12 月26 日,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发布《安全可靠测评结果公告(2023 年第1 号)》,公布了18 款CPU、6 款操作系统、11 款集中式数据库。
③2024 年9 月30 日,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发布《安全可靠测评结果公告(2024 年第2 号)》,6 款集中式数据库、11 款分布式数据库和2 款CPU 产品。
④2024 年5 月20 日,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再次发布《安全可靠测评结果公告(2024 年第1 号)》,这次新增10 款安全可靠等级为Ⅱ级(安全可靠程度更高)的CPU、4 款Ⅰ级CPU;3 款桌面操作系统、7 款服务器操作系统。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伴随国内基础硬件、基础软件产品不断迭代完善,政策及事件刺激之下,新一轮信创开启,国内信创产业有望迎来新的机遇期。建议关注CPU,海光信息、龙芯中科、中国长城;GPU,寒武纪、海光信息、景嘉微;固件,卓易信息;操作系统,中国软件、麒麟信安、软通动力、润和软件、东方中科;数据库,达梦数据、太极股份、海量数据、星环科技;中间件,东方通、宝兰德、普元信息;打印机,纳思达;网络安全,启明星辰、深信服、奇安信、绿盟科技。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信创产品迭代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