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行业专题报告:低空经济万亿市场规模 设计企业率先受益
预计25 年低空经济规模将达1.5 万亿元,35 年有望达3.5 万亿元。低空经济是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的综合经济形态。
据民航局预估,到2025 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 万亿元,到2035 年有望达到3.5 万亿元。
纳入国家规划,低空经济加速起飞。2010 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拉开了充分开发低空资源、促进通航发展的序幕;2021 年2 月,低空经济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月,《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正式发布,首次明确提出我国G、W 类非管制空域,创新性地将G 类空域内真高120 米以下的部分空域划设为供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W 类空域,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域资源基础;2024 年全国两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 年3 月27 日,工信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民航局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 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2024 年7 月21 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和“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各省市争相出台支持政策,低空经济竞赛提速。2024 年有26 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低空经济作出部署,此外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低空经济相关发展规划。其中如,2024 年1 月,深圳市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2 月1 日正式实施。2024 年4 月,安徽省提出到25 年低空经济规模力争达到600 亿元。2024 年5 月,广东省提出到2026 年,带动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 亿元等等。2024 年8 月,上海市提出到2027 年,低空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 亿元以上;河南省提出到2025 年低空经济规模达到300 亿元,到2027 年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0 亿元;湖北省提出至2027 年,力争产业规模突破1000 亿元,低空经济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24 年9 月,北京市提出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低空产业规模达到1000 亿元;黑龙江省提出到2027 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力争达到800 亿元以上;海南省提出到2026 年,实现全省低空经济总产值超过300 亿元。2024 年10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力争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0 亿元以上。
基建为低空经济的基石,规划设计企业率先受益。“硬基建”是低空经济的基石:
主要涵盖通用机场、起降站等起降设施,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地图等信息基础设施。“软基建”为低空经济赋能:主要包括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低空监管服务平台等,以及维修站等地面配套设施。建筑规划设计企业率先受益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先发优势,建议关注:深城交(深圳低空经济核心技术单位)、华设集团(民营设计龙头,下属北京民航院、中设航空)、苏交科(拥有江苏航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团队,与深圳联合飞机集团新设低空经济合资公司)、设计总院(设有民航规划设计研究院)、中交设计(综合交通领域的主场国家队)、地铁设计(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勘察设计龙头企业之一)、测绘股份(位列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排名第1 名)、设研院(为河南省低空经济发展提出前瞻性对策和建议)、中化岩土(国内为数不多从事通用机场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企业,2014 年开始进入低空产业领域)等。
风险提示。低空经济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低空经济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