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行业:船舶行业点评报告:松发股份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 造船行业再添优质上市公司

机构研报 2024-10-18 13:25:12 阅读

  投资要点

      松发股份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向“中国最具成长力造船厂”转型1、10 月16 日晚,松发股份发布公告,拟发行股份收购恒力造船100%股份,通过资产置换正式退出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业变更为造船业务。

      2、根据交易预案,松发股份拟以其持有的全部资产和经营性负债,与中坤投资持有的恒力重工50%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松发股份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向中坤投资购买上述差额部分,向苏州恒能、恒能投资、陈建华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恒力重工剩余50%的股权。

      3、恒力重工的前身STX 大连曾是中国最大的外资船厂,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单体船厂。2022 年7 月恒力重工成立;2024 年4 月,第一艘船舶提前交付;2024 年9 月,自主生产的首台发动机成功提前交付。

      4、目前恒力重工已确定排产新造船舶140 艘,货值约768 亿元,包括超大型散货船、超大型原油船、超大型集装箱船、超低温船等。可年产船用发动机180 台,全面覆盖G95 及以下所有机型,LNG、甲醇、氨、LPG 四种低碳零碳燃料类型。

      船舶行业:船舶行业换船周期、环保政策、产能紧张,共促行业周期景气向上1、行业景气上行,龙头企业率先承接优质订单,2、供给紧张,船价走高促盈利改善,3、看好军工央企长期价值重估,资产整合、国企改革值得期待。

      核心驱动(一)行业周期景气上行,多船型下单需求上行,船厂盈利能力改善:

      1)需求:量---根据克拉克森数据,2024 年1-9 月克拉克森新接订单同比增长31%。

      其中,箱船同比增长80%;油轮同比增长52%;散货船同比下降10%。

      2)需求:价---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截至2024 年10 月,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指数报收189.82 点,2024 年以来增长5%,2021 年以来增长49%,位于历史峰值99%分位。船位紧张与通胀压力推动船价持续上涨。

      3)下游运力---油轮至2025 年运力仍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较大下单可能。

      4)供给: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对比上一轮周期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

      核心驱动(二)龙头公司造船技术领先,有望优先受益于行业发展:

      1)新船订单向大型化、高端化、双燃料方向发展,公司建造大型船舶技术实力强,未来优质高价订单竞争力强;2)行业集中度提升,下属子公司造船完工量和新接订单量位居行业前列,“马太效应”明显。

      三船合并实质性推进,有助于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船舶央企价值重估9 月18 日,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发布《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预案》。船舶总装资产整合火热进行:

      1)促进行业竞争格局优化: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中船集团旗下核心造船平台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合并,将带来行业竞争格局显著改善。

      2)增加集团内部协同效应:对比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旗下船厂的目前主力船型,存在产品重叠。如VLCC(外高桥船厂、大连重工、北海造船)、万箱级集装箱船(大连重工、江南造船)、支线集装箱(大连重工、中船澄西)、阿芙拉型油轮(大连重工、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重组后有望通过统筹安排调配,降低集团内部同质化竞争,并通过插空生产等方式可有效提高现有船坞场地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率,从而提升盈利能力。同时,重组后有望通过客户、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共享等方式进一步降低期间费用率,进而提升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龙头船厂盈利改善,船舶央企整合迎价值重估

      持续推荐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中船防务、亚星锚链等,关注松发股份等。

      风险提示:造船需求不及预期、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资产整合风险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