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策略一周回顾展望:余温尚存

傅静涛/王胜/韦春泽 2024-10-19 21:05:07
机构研报 2024-10-19 21:05:07 阅读

  一、市场运行自有其规律,9 月底,政策调整驱动脉冲式增量博弈,交易性资金和ETF流入是边际交易资金。与此相匹配的是,非银金融 + 小盘成长与行情热度同步。本周价值主题催化更多,但价值主题演绎尚未改变市场运行的原有路径。我们也维持原判断:增量博弈推动市场波动率向上脉冲后,波动率已开始逐步下行,短期市场余温尚存,主题轮动(特别是成长主题)有弹性,但仅依靠主题轮动,再挑战前高的概率已不大。

      市场运行自有其规律,短期A 股行情运行的核心脉络是:9 月底政策调整后提振风险偏好,增量资金脉冲式流入,定价乐观预期的边际交易资金主要是交易性资金和ETF 增量流入。与之相匹配的是,短期非银金融 + 小盘成长波动率更高,与总体行情同步性更强。

      实际上,从上周财政发布会的市场实验开始,价值主题连续强催化,财政化债主题、央行互换供给落地。但我们可以清晰观察到,政策催化的价值主题对市场影响非常有限。

      关于政策对风险偏好的影响,我们认为,现阶段股价中枢水涨船高,政策很难再连续超出市场预期。财政化债可能是增量财政刺激效果提升的前提,财政补充银行资本金也有利于打开中期降息空间。所以,强化25 年业绩底预期(25 年供给增速限制回落是大概率,盈利能力改善只需要需求弱改善),看中期反转,短期政策催化能够提供有力支撑;但寄希望于短期政策催化,重新强化动量趋势,支撑力可能不足。

      所以,短期价值主题表现似乎不足以维持市场总体热度。市场依然沿着原有的路径运行。

      行情的主线是增量资金流入后不会马上撤退(还会有阶段性流入),市场波动率放大不会马上收窄(主题轮动仍有弹性)。市场波动率向上脉冲后,“闪电牛”行情已告一段落,波动率已开始逐步下行,短期市场余温尚存,短期主题轮动还有机会(这段时间成长主题弹性会高于价值主题)。但仅依靠主题轮动,再挑战前高的概率已不大。

      二、短期行情的核心线索是政策调整 + 增量博弈,市场波动放大后逐步收窄。中长期行情的核心线索是25 年业绩底可见度提升,结构性机会增加。两段行情中间可能有一个扰动期,美国大选后,贸易摩擦预期可能再发酵,国内政策对冲应对尚待观察。

      三、短期交易性资金定价的科创 + 非银金融与总体行情同步。同时,四季度提前反映明年展望,是经典的市场特征。我们继续提示,从后续基本面改善角度找机会,也是有弹性的。重点关注新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先进制造是扩散方向)和医药生物。科创也是25年困境反转重点方向,但短期上涨已对改善预期和主题演绎空间有所透支,现阶段是高波动资产。

      结构选择方面,短期交易性定价的科创 + 非银金融与总体行情同步,现阶段市场对成长主题的反馈更有弹性。四季度提前反映下一年展望是典型的市场特征。叠加25 年总量业绩底可见度提升,我们继续建议,从后续基本面改善角度找机会。重点关注25 年景气拐点的新能车电池链,这个投资机会后续可能扩散至整个新能源、乃至泛先进制造业;二季报企稳,三季报低基数可能保持稳定的医药生物,25 年同样可能迎来创投一级市场拐点。

      港股互联网,平台经济是拐点已兑现的核心资产,维持看好。

      我们仍对科创25 年的困境反转有期待,但短期自主可控主题催化 + ETF 基金集中流入推高科创股价中枢,这一定程度上透支了25 年改善预期,现阶段科创是高波动资产。关注后续并购重组催化和景气拐点验证,坐实基本面乐观预期。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