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季度GDP及9月经济数据点评:供需两端均有改善
2024 年3 季度GDP 同比增长4.6%,虽有放缓,但好于预期中国2024 年3 季度GDP 同比增4.6%,预期4.5%,2 季度为4.7%;3 季度环比增长0.9%,预期1.0%,2 季度为0.5%。
2024 年3 季度经济同比增速虽有放缓(1 季度为5.3%,2 季度为4.7%),但环比增长0.9%,较2 季度增速加快0.4 个百分点。2024 年前三季度,中国GDP 同比增长4.8%,总体运行平稳,随着刺激措施发力显效,利好因素累积增多,有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从结构上来看,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仍主要受到生产和出口所驱动,其中,1-3 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7%,出口增长6.2%,而同期社零增长3.3%,固定投资增长3.4%,均低于GDP 增速。同时,在生产端持续偏强的情况下,产能问题亦值得关注。
3 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1%,较上年同期下降0.5 个百分点,但较2 季度上升0.2 个百分点。
9 月多项生产、需求指标均有好转
中国9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预期4.5%,上月为4.5%;环比增长0.59%,前值0.32%。9 月社零同比增长3.2%,预期2.5%,上月为2.1%;环比增长0.39%,前值-0.01%。1-9 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预期2.5%,上月2.1%。
规模以上工业值再加速。9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4%,大幅超过预期及上月的4.5%,而环比升0.59%,亦较上月0.3%明显加速。
分行业,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3.7%,公用事业增加值同比增10.1%,而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2%,其中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3.7%和10.6%,保持较快增速,也与出口的高景气度维持一致。
以旧换新持续发力,商品零售增长带动社零回暖。9 月社零同比增3.2%,较上月增加1.1 个百分点,环比转正至0.4%,其中,商品零售同比增3.3%,而餐饮收入同比增3.1%。具体品类上,大规模以旧换新推动下,家电、通讯器材、文化用品分别增长20.5%、12.3%和10%。
汽车销售同比增速亦由负转正至0.4%,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增加3.6%。化妆品、黄金珠宝同比仍为负,但降幅亦有所收窄。
固定投资回升,制造业、基建投资重新加速。9 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3.4%,较上月2.2 回升。民间投资同比由上月的-1.4%收窄至-0.2%。
1) 制造业投资同比加速回升至9.7%,较上月8.0%明显上升,仍主要受到出口高景气度的驱动。从分项来看,运输设备投资增速达到了34.9% , 较上月14.7% 有明显跃升。同时, 汽车( 18.1% , 上月为13.1% ) 、通用设备( 13.8% , 上月为9.9%)、电子设备(10.6%,上月为10%)投资均维持较快增速,且较上月进一步加快。
2) 特别国债实物工作量形成,推动基建增速上行。基建投资同比增2.2%,增速较上月1.2%加快1 个百分点。但广义基建同比增速更是达到了17.5%,反映了地方专项债以及特别国债发行提速带来的提振效果,实物工作量逐步形成,且电力、交通和水利的增速均明显提升。
3) 地产投资边际转暖。地产投资同比降幅由上月-10.2%收窄至-9.4%,已连续两个月收窄。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亦有收窄。
从9 月70 城商品住宅销售数据来看,整体环比降幅趋稳,但同比降幅扩大。其中,一线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均呈现加速下降趋势,而二、三线城市同比虽仍加速下降,但新房价格环比有所趋稳。
9 月社融总量环比改善,但同比少增幅度扩大。9 月作为季末信贷大月,社融总量及分项环比均较上月回升,但同比大幅少增依旧反映信贷需求尚待巩固。1)社融9 月新增37634 亿元,上月为30323 亿元,同比少增3692 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5627 亿元;2)信贷口径下,新增人民币贷款15900 亿元,同比少增7200 亿元。结构上,居民及企业部门同比少增幅度扩大。居民部门短期、中长期同比分别少增515 亿和3170 亿元,少增主要集中在中长期贷款,多反映房地产部门带来的影响。企业部门短期、中长期信贷同比分别少增1086 亿元和2944 亿元,反映企业中长期投资意愿有待企稳。与此同时,票据冲量依然存在,9 月票据融资同比多增2186 亿元。9 月M1、M2 增速分别-7.4%和6.8%,其中,M1 增速降幅较上月扩大0.1 个百分点,而M2增速较上月回升0.5 个百分点,可能受到月底资本市场活跃的提振。
后市观察:关注10 月末人大常委会预算批核情况总体来看,2024 年3 季度经济数据总量上虽有波动,但向好趋势尚未改变,且多项供需指标出现边际回升的迹象。值得注意的是,3 季度及9 月数据已是滞后反映,尚未能反映近期系列增量刺激政策所带来的提振效果。随着“924”新政推出,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释放出了强劲的稳经济信号,当前降息、降准等措施已到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亦接连宣布支持财政政策,具体措施有望陆续推出、铺开,下一个关注的节点可能在于10 月末人大常委会对于财政赤字、发行特别国债等财政举措的批核情况。我们预计随着一系列增量措施发力显效,内需空间有望逐渐打开,推动内外需更加平衡发展,并完成全年经济工作目标。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