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产业研究系列(二):以美日为鉴 看我国运动饮料行业发展脉络

刘畅/张东雪 2024-10-20 09:12:21
机构研报 2024-10-20 09:12:21 阅读

  投资要点:运动饮料市场是当前各大饮料公司大力布局的赛道,尤其是细分品类电解制水,由于该行业在我国品类教育度相对较低,故我们复盘了美国和日本的品类发展历史,试图前瞻性的判断后续我国运动饮料市场发展脉络。

    美国:并购主导格局,品类紧贴运动需求,产品功能多元发展由于美国运动饮料品类大多聚焦于运动场景及其伴生需求,因此市场相对于口味型饮料而言更小众且相对同质,但随之带来的是更强的品牌粘性下更高的复购率,先发优势对品牌壁垒加持显著,对应佳得乐的龙头地位难以撼动,而并购战略成为传统饮料巨头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当前品牌方面一超两强的格局,实际上仍为可口可乐和百事的竞争。并且产品方面,当前健康化消费趋势之下,品类亦跟随趋势迭代,除了传统的电解质补充,现代运动饮料还调整配方至无糖、低糖,亦添加了氨基酸、抗氧化剂、益生菌等,逐步迈向更多元的“泛功能”饮料发展方向。

    日本:品类消费场景日常化,渠道和营销左右市场格局日本运动饮料发展之初,品类开创者宝矿力水特就通过塑造“喝进身体的点滴”的产品形象将产品定位为日常饮用选择,打破品类“运动后专用”的标签。而正由于日本运动饮料更偏向“日常饮料”属性,因此其享受更普适的场景的同时亦容易与其他品类相互替代,品牌先发优势相对较弱。虽然宝矿力水特是日本电解制水的开创者,但是可口可乐的Aquarius通过更多元的口味和营销支持反客为主,成为日本运动饮料市场龙头,当前两大品牌已占据72.4%的市场份额。

      日本案例中值得注意的是,众多厂商针对日本的桑拿热潮推出了能量饮料和运动饮料混合而成的产品,可以让消费者在补充水的同时补充盐和能量,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认为,放弃产品属性限制,开创式的针对新场景和新需求进行创新是日本饮料行业保持生命力的关键。

    中国运动饮料仍具较大发展空间,未来或以日常场景渗透为主新冠疫情后,我国运动饮料市场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此前电解制水可以加快“阳康”的宣传增强了消费者认知,但品类教育仍有较大空间渗透。23 年我国运动饮料市场销量为20.04 亿升,人均消费量仅为1.42 升/年;对比美日两国分别高达20.65 升/年和9.9 升/年的人均消费量和更高的销售单价,量价两个维度均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我们认为,短期内运动需求将引领我国运动饮料行业发展,但长期空间则由日常场景打开。虽然目前各厂商宣传均聚焦于运动场景,但由于运动氛围的差异,我们认为我国最主要的增量空间预计将来自日常饮用场景的渗透,各厂商应集中攻克日常细分饮用场景,抬高行业规模上限,并且在产品方面增强功能性和健康性成分的配方宣传,以夯实自身的品牌壁垒。同时,从消费者偏好上来看,大众消费者对于能量补给需求较专业运动员更低,而传统的运动饮料为了供能,配方中含糖量较高,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无糖或低糖的产品或更受消费偏好成为未来品类发展主旋律,“1+N”或“N+N”的产品矩阵或许为兼顾运动和日常饮用的最优解。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市场需求培育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风险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