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通信周观点:算网产业链重要变化 液冷渗透提速!

李国盛/刘菁菁 2024-10-20 21:05:13
机构研报 2024-10-20 21:05:13 阅读

  本期投资提示:

      事件更新:2024 年10 月15 日,OCP 宣布扩展其 AI 开放系统的战略计划,英伟达向OCP 贡献基于Blackwell GPU 平台和MGX 的GB200-NVL72 机架和计算以及交换机托盘设计;此外Meta 为 AI 集群引入 Catalina AI 机架架构,该架构经过专门配置,可提供支持GB200 的高密度AI 系统 。据英伟达Developer Technical Blog,包括Vertiv 以及国内英维克(Envicool)、麦格米特(Megmeet)等在内的厂商参与了英伟达Blackwell 系统的构建。

      此次OCP 方案贡献的最大影响在于,使GB200 系统的设计与部署更加标准化、利于方案放量,且明确带动了液冷需求的渗透。中国厂商明确参与该液冷系统的构建,体现了较强的产品力。

      我们认为,AI 算力革命的背景下,液冷作为基础环节,必要性、经济性、弹性均已具备,框架与路径明晰,产业链各环节将迅速起量。ICT 角度:算力网络的产业框架中,液冷不可或缺,且当前场景、路径已明确;经济性角度:“东数西算”背景下,算力与电力匹配是现实刚需,液冷是高效热管理必由之路;同时全周期视角下拆分AIDC 的Capex、Opex,我们发现在功率密度迅速提升的情形下,液冷渗透的经济性充分显现!

      解答两个核心问题:

      1)市场较少从AI 和IDC 角度推演液冷必要性、经济性。我们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拆分AIDC 成本结构,判断液冷渗透已具经济性,关键节点在于当前AIDC 的功率密度已跃过液冷经济性的临界点,促使行业爆发的核心在于算力和电力的关系,而非仅液冷本身的制造成本。

      2)市场不理解或低估液冷产业价值/壁垒。我们对照研究储能液冷和全球热管理巨头发展,判断算力液冷的核心竞争壁垒在于AI 芯片/终端大厂的服务能力、制造交付与成本控制、产品力与定制化,液冷产业链条中的冷、热环节与ICT 理解紧密耦合,中国制造业优势是本土液冷各环节核心竞争力。

      相关标的:英维克、飞荣达、强瑞技术、银轮股份、中航光电、同飞股份、鸿日达、冰山冷热、中金环境、川环科技、润泽科技等

      风险提示:1)数据中心液冷正处于产业演进的中前期,技术方案和供应商格局尚存在不确定性,现有产业链分工和竞争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2)历史上风液冷方案交替演进,若本土芯片技术、算力集群、甚至AI 模型算法等出现较大变化,可能会影响液冷渗透率的提升速度。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