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保谈判进入关键阶段 关注长期增量

胡博新/吴景欢 2024-10-21 14:34:17
机构研报 2024-10-21 14:34:17 阅读

  1 .医保谈判进入关键阶段,关注内需中的长期增量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分为企业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谈判竞价等环节,2024年10月16~18日,国家医保局已和企业进行了预谈判阶段,预计正式谈判临近,11月新版医保目录将正式发布。随着医疗反腐推进和品种进院限制,纳入医保的市场价值在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在提高。2024年参与申请医保和符合初审资格的品种较2023年继续增加,共有244个目录外药品、196个目录内药品通过形式审查,考虑到本轮参与企业的积极性较高,我们预计2024年谈判成功率将维持在80%以上的水平。支付能力限制和医疗模式差异,中国医保的创新药支付价格要低于美国的商保定价,但巨大的人口基础,中国医保用药市场仍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国家医保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医保对创新药的支出从2019年的59.4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81.89亿元,增长了7.1倍,是内需市场中,少数能持续增长的方向,是医保在药品集采,支付方式改革等多模式下节省下的资金能持续给与保障的方向,是院内市场结构性增量的方向之一。从通过初审形式审查的品种名单来看,多个国产独家创新药参加目录外品种的品种,其中包括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双抗和依沃西双抗。卡度尼利双抗已实现对外授权和海外的临床研究推进,本轮医保谈判的结果,还能看出国家医保局对双抗等具备全球创新领先的国产创新药的重视程度。

      2 .期待财政发力,逐步解决医药企业应收问题近年来,医药企业应收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应收账款,一部分是新冠防疫期间,检测服务及试剂。

      由于公立医院的运营亏损需要政府补贴,因此解决医药企业的应收账款的问题,其实本质还是来自政府财政支出的保障。

      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其中包括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等政策。10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司法机制,对推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作出系统部署。对于医药企业否收回应收账款,从财政和法规上都作出了保障。长期来看,随着医保支付和集采品种扩大,推进医保和企业直接结算成为趋势,福建、山东等部分省份积极探索建立医保基金对医药货款直接结算的新模式。2023年,福建省累计直接结算企业药品货款275.95亿元,结算率达99.96%;结算集采医用耗材货款34.92亿元,结算率达98.55%,覆盖全省所有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回款周期控制在23个工作日内。

      3 .出海的增长潜力是医药估值扩张的着力点

      2024年8月中国对RCEP国家、“一带一路”和东盟出口总额分别是57.89亿元、62.09亿元、30.10亿元;相比2024年7月,RCEP国家增长5.85%,“一带一路”增长2.8%,东盟增长5.72%,出口已成为拉动医疗器械板块的重要引擎。考虑国内器械采购恢复相对缓慢,2024年下半年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将更依赖于海外。从品类来看,IVD试剂与IVD仪器仍处于逆差,其他医疗设备、医用耗材均处于顺差,随着国产诊断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突破,IVD试剂和仪器的出海潜力有望逐步释放。西药制剂方面,2024年8月我国西药制剂产品出口额为5.96亿美元,同比增长11.63%,环比增长1.35%,同样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回顾分析医药行业近年来二级市场的估值变化,国内市场整体增长和内部结构变化是支撑估值弹性的基础,近年来,医药反腐、带量采购等政策因素,国内市场预期在不断调整,企业单纯依赖于国内市场风险再提高,而出海突破,开发新增量市场已经成为更多企业的战略选择。医药板块目前最新估值为2024年预测市盈率(整体法)为22.42X,相较于9月中的估值提升明显,但基于市场流动性变化推动的估值修复将进入分化阶段,出海带动的增长具有更好的潜力,在整体估值扩张阶段,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

      4. 呼吸道诊断市场机遇从国内到海外

      2024年将是国内企业进军全球呼吸道联检市场的重要开端,10月7日,东方生物子公司美国衡健获得新冠、甲乙流抗原快速联合检测试剂的De Novo认证,这款产品成为在美国地区首款获得FDA De Novo认证的非处方(OTC)检测产品。此前,已有万孚生物和九安医疗获得EUA,中国企业进入美国新冠,甲乙流三联检测市场的企业数量已超过3家。在东南亚市场,英诺特的呼吸道诊断产品也先后获得马来西亚和缅甸的上市许可。考虑北半球流感流行从11月起开始逐步进入高发阶段,预计相关政府采购将在10月底逐步推进落地。国内市场方面,根据疾控中心检测数据,近期南方和北方省份处于流感低传播阶段,但新冠等其他呼吸道疾病依然传播,检测渗透率继续提升,我们预计呼吸道感染检测市场依然保持同比增长。7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大医保基金对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支持力度,规范村卫生室医保服务协议管理,推动更多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感冒发热和呼吸道感染为基层常发病,加强规范化管理,离不开诊断作为临床处方的依据,抗原抗体快检自然适合基层村卫生室的诊断需求,未来医保覆盖面增加,将带动呼吸道快检向基层渗透。

      5.国产GLP-1新药出海值得期待

      根据诺和诺德2024年中报数据,GLP-1中国地区的销售额为36.84亿丹麦克朗,约合38.6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中国超重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总量达,治疗的积极性高,为国产GLP-1上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国产GLP-1出海更值得期待。目前已对外授权的企业包括恒瑞医药等,出海合作模式多样。10月13日,博瑞医药发布BGM0504注射液Ⅱ期临床试验数据,减重效果显著,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发布,国产GLP-1新药的海外授权有望增加。

      6. BASF复产延期,原料供给端收紧

      BASF本周发布路德维希港事故复产进度,原计划于2024年初逐步复产,最新进度公布紫罗兰酮及下游香料及维生素复产后延,其中维生素A复产时间后延至2025年4月,维生素E后延至2025年7月,VE和VA供给收紧。自9月份以来,VE和VA价格有所波动,但主要是需求端消化低价库存的原因,生产企业持续保持报价的稳定提高。万华化学试车柠檬醛产能成功,市场担心未来新增供给,我们认为从柠檬醛到VE,仍需要解决三甲基氢醌等关键中间体,需要布局的时间很长,而且万华的柠檬醛产能预计到2025年Q3才能规模化生产。抗生素中间体方面,2024年3季度,6-APA和阿莫西林等原料药继续保持出口价格的稳定,印度产能以满足自身市场供给为主,整体对供给的影响有限,我们认为其景气周期可维持到2025年上半年。原料药行业是医药板块中景气维持较好的一级行业,2024年8月,我国原料药出口额34.74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维生素类8月份出口金额增长32.2%,主要增量来自价格提升。提价带来的业绩增量有望在Q3业绩中较为显著的体现。

      风险提示

      1.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医药生物技术壁垒高,研发失败可能导致不能按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无法产业化。

      2.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因营销策略不能适应市场、学术推广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导致销售不及预期。

      3.竞争加剧风险

      如有多个同种产品已上市,或即将有多个产品陆续上市,市场竞争激烈。

      4.政策性风险

      医药生物是受高监管的行业,任何行业政策调整都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

      5.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