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行业:回购增持贷款 央企民企雨露均沾
事件
2024 年10 月20 日,招商蛇口、中国石化、中远海能、中远海发、招商轮船、东芯股份等23 家公司公告称,获得银行贷款额度,授信用于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计划。
点评
对于银行而言,在资产投放有压力的情况下,对于资本金充足、优质客户众多、风控严格的银行而言,可以增厚其利润。
截至目前,经过对23 家上市公司公告的梳理,按公告具体金额或者可授信金额上限计算,回购和增持金额上限约105 亿元。其中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各6 笔,金额分别约34 亿元和20 亿元,中信银行3 笔约26 亿元(其中牧原股份24 亿元),建设银行3 笔金额约8 亿元,工商银行3 笔约7.2 亿元,农业银行1笔约10 亿元(借款人为温氏股份)。
23 家上市公司中,按WIND 分类的公司属性,中央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应授信金额约各50 亿,地方国有企业最少。具体来看,中央国有企业9 家对应授信金额约50 亿,地方国有企业2 家对应授信金额约5 亿,民营企业12 家对应授信金额约50 亿。
在我们2024 年10 月18 日发布的报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点评:改善企业流动性,建议关注央企》中,提到了,“从资金成本角度考虑,来自于民营企业的实质需求较多,而中央企业也会积极响应”。经统计,目前发布公告的公司,有16 笔贷款用于回购,7 笔贷款用于增持,也印证了我们之前的观点“近期用于回购的贷款可能多于用于增持的贷款”。
之前我们在报告中提到,“我们认为上市银行也是可能进行回购的主体。参考港资银行和美资银行,均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的情况下进行回购。我们更偏好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高的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我们认为,部分中资上市银行在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以及股东持股上限限制的情况下,考虑到质押比例相对较低,股价波动性相对较小,银行PB 估值低于1 的情况下,理论上可以作为回购的主体。后续如果能有同业之间差异化的操作,将在子板块内拉开估值水平。事实上,在核心一级资本注资的新闻发言中,也提到了“一行一策”,由上市银行自己上报方案。
风险:政策力度和进度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