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集思录系列之四:城投退平台加速怎么看?
核心观点
退平台标准逐步清晰,债务置换新政蓄势待发,加速隐债化解及退平台进程。本轮退平台以经济发达地区先行,先推动存量隐性债务少的平台清零,其后推动债务压力重的主体或区域“瘦身”。退平台为区域发展腾出空间谋求第二增长曲线,但短期企业增量融资机会有限,退平台后城投定价短期影响无虞,长期分化。
退平台进入新阶段?
退平台标准逐步清晰,地方化债迈入新阶段。本轮退平台与此前有明显差异,主要有以下两点:
(1)退出的平台名单有差异:此前的退平台主要为退出2010 年(原)银监会建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而本轮退平台,主要为退出2023 年6 月经地方确认并报送国务院的融资平台名单。
(2)退平台的要求有差异:当前退平台政策属于自上而下进行,其明确规定了退平台的流程、标准和条件,即需要同时满足隐债清零、取得三分之二债权人同意退出、公告剥离政府融资职能这三点要求。
置换存量隐债新政蓄势待发,未来隐债化解主要方式为债务置换。化隐债和退平台同步进行,前者为后者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城投和财政两端同步发力,十年化债工作料将取得圆满进展。
退平台企业有哪些特征?
(1)本轮退平台案例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发达地区有更优质的资源支撑化债,并且在政府化债支持外,发达地区不仅可协调当地金融机构展期、降息等,也有更多资源支持平台通过股权收购、多元化经营等方式开展市场化转型。
(2)先推动存量隐性债务少的平台清零,其后推动债务压力重的主体或区域“瘦身”,最终达成化债目标。隐债规模小的平台债务化解难度低,先易后难,积跬步以致千里,在明后两年地方集中资源和精力后,高隐债主体或区域实现清零目标将成为必然。
退平台后的影响?
(1)区域发展层面:退平台意味着主体隐性债务清零,债务压力缓释,腾出空间谋求第二增长曲线。
(2)企业增量融资机会:当前的退平台更多具有半行政化意味,属于自上而下推动的化债政策,结合融资端管控看,退平台并不意味着有新增发债额度。
(3)退平台后定价分化:短期影响无虞,长期定价分化。短期对估值变动影响较小,尚未触及信用风险重新定价,退平台之前的化债政策增量将利好中短久期城投债;长期估值或面临分化,强者愈强,而弱者则将在市场波动中迎来重定价。
风险提示
化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数据存在一定偏差。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