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策略宝典(一):探寻信用债投资的“舒适圈”
为何要探寻信用债 投资的“舒适圈”?
今年以来,由于票息收益持续下挫,利差保护不再充足,性价比不断降低,但由于债券市场的正反馈效应,投资者若想要获取高水平或是平均水平以上的投资收益,只能选择被动提升风险和久期偏好,这一过程也是机构逐步脱离投资“舒适圈”的过程,而脱离的越久,机构也就愈发谨慎,债市面临的回调风险也就越高,一旦出现触发回调的因素,即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估值踩踏事件。因此在信用债投资过程中,观察当前机构是否处于投资舒适圈,对分析可能出现的回调风险至关重要。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当信用利差突破了舒适圈,市场投资者将进入“不进则退”的状态,投资行为也有更大概率出现“变形”,每到这个阶段我们要关注市场发生调整的可能性。
信用债“舒适圈”的边界在何处?
信用债投资者普遍青睐AA(2)以上5 年期以下品种。基于经纪商成交数据的结果显示,96%以上的成交记录中标的债券的隐含评级在AA(2)及以上,低等级债券仅占比4%;而从期限来看,多数交易集中在5 年期以下品种,近三个月的成交笔数占全部成交笔数的比重达到92%。
“舒适圈”边界实质是最低额外风险补偿。正常而言,投资者选择信用下沉是为了获得更高的风险补偿,但当某隐含评级某期限对应债券的风险补偿低于一定程度时,机构便不再愿意为其承担对应的信用风险,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尽管没有事先约定,但市场似乎总会在一个边界处停止收益率的挖掘,其中AA+、AA 与AA(2)隐含评级分别约为5bp、10bp 与15bp。
“出圈”过后是多头情绪的回落与避险意愿的增强。当舒适圈的边界被打破,就意味着该部分债券不再具备足够的性价比,这可能会导致多头情绪回落以及避险意愿大幅提升。具体来看,我们以经纪商成交数据来近似观测信用债投资者中的多头、中性与空头,结果显示,随着7 月中上旬,5 年期AA 隐含评级城投债的等级利差与1 至3 年期实现“并轨”以后,市场主要参与品种仅剩5 年期AA(2),此时多头情绪开始触顶回落,至7 月末8 月初完全回归冷静,而后在8 月份出现信用债的单边急跌。
信用债呈现回暖迹象,进攻窗口是否到来?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信用债市场存在着下沉的隐含边界,该边界实质上是投资者在选择信用下沉时所要求的最低风险补偿,,各期限间的最低补偿要求整体趋同,仅存的微小差异或来源于流动性补偿差异。与此同时,我们认为当信用债市场接近或跌破最低补偿要求时,信用债市场的多头情绪会趋于谨慎,同时伴有较高的回调风险,这对于我们观察信用债情绪,提前采取避险措施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后续来看,随着近期信用债情绪趋于稳定,部分品种利差重新回到下行区间,尤其是城投债,乘着新一轮化债秋风,所受关注度也大幅提升,部分投资者对其选择下沉策略。但仍需注意,截至10 月18 日,AA+等级1Y、3Y 与5Y 城投债相较于同期限AAA 的等级利差分别仅有约6.0bp、6.9bp与7.9bp,即相较于最低额外风险补偿的压缩空间并不算大,AA 与AA(2)城投债同样呈现类似的情况,因此我们认为城投债性价比在短期内确实有所回升,但市场已经有所反应,考虑到短期内债市仍处于震荡期,估值波动的风险仍相对较高,因此建议继续保持投资组合的合理流动性,短期内以中高等级短久期品种为主,兼具稳定性与流动性优势。
风险提示:数据来源失真风险,数据处理人为误差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