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策略系列报告五:TLAC供给测算及定价机制研究
投资要点:
TLAC 债券的特殊性。TLAC 非资本债指的是符合TLAC 标准又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次级债券。TLAC 具有吸收损失的功能,因此TLAC 非资本债具备次级属性。对于发行人而言,TLAC 非资本债的特殊性表现在满足监管要求和降低融资成本方面。从债券条款来看,TLAC 非资本债的特殊性表现在损失吸收和受偿顺序方面。
债券首批发行情况及特点:2024 年5 月,工行、中行相继发行TLAC债券,获机构投资者积极认购。2024 年8 月8 日,建行发行TLAC 债券,创下市场同品种TLAC 债券最低发行利率。首批发行的TLAC 债券具有以下特点:期限方面,“3+1”的期限类型发行规模相对较大。损失吸收条款方面,工行和中行发行的4 只非资本债均含减记条款。票面利率方面,高于银行普通债,低于银行二级资本债。已发行的TLAC 非资本债均使用超额增发权,反映出市场认购热情较高。TLAC 债券流动性较好,成交活跃。2024 年6 月、7 月月度换手率为77.32%、32.32%。
潜在供给测算:TLAC 债券的供给测算首先需要计算出TLAC 的缺口总额。在静态TLAC 缺口总额的基础上需考虑两个因素:存款保险基金豁免和其他资本补充方式如发行二永债补充TLAC 缺口。按照2023 年末存款保险基金余额810.123 亿元将存款保险基金计入下的TLAC 缺口为6404.85 亿元。
考虑到银行自身和监管引导层面,TLAC 债券的实际供给或与测算缺口脱钩。
定价机制:TLAC 非资本债券初始定价更接近商业银行普通债,后续定价逐渐向二级资本债靠拢。与同期限同等级二级资本债利差呈现先压缩后边际走扩的趋势,与同期限同等级商业银行金融债利差走扩后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风险提示:假设或计算方法存在误差;银行次级债供给超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