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与服务行业:金砖国家或采用新支付系统 去美元化实现金融自主可控
事件描述
近日,据今日俄罗斯RT 报道,金砖国家将建立类似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的新金融系统,在金砖国家内部实行去美元化。
事件评论
金砖国家打造自主可控金融系统,去美元结算驱动全球金融体系变革。SWIFT 国际结算系统是目前全球最通用的支付系统,为该系统内的金融机构提供跨境支付、结算的标准化的信息服务。根据SWIFT 网站信息,全球有来自超过200 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1 万家成员通过SWIFT 代码与SWIFT 国际结算系统对接,形成了标准化的互通。金砖国家支付系统或将在2024 年10 月份推出,该系统允许在不使用美元的情况下进行单边结算,或将挑战美元的统治地位。
中美博弈加剧,金融系统自主可控将是必须。2024 年4 月,《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外媒报道,美国正在起草可能切断部分中国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联系的制裁措施。当前,中国上线了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CIPS,但由于跨境金融信息通信环节不独立,人民币跨境结算仍较大程度的依赖SWIFT 系统。2022 年,美国和欧盟、英国及加拿大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的几家主要银行使用SWIFT 国际结算系统,对俄罗斯的全球资金往来和贸易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打造自主可控的国际结算系统将是应对可能的西方金融制裁的必然举措。
跨境支付金额增长迅猛,金砖国家支付系统或带来新机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23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处理业务661.33 万笔,金额123.06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29%和27.27%。此外,2024 年7 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4.74%,与6 月相比,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13.37%,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10.29%。与此同时,2022年,以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家为首的金砖十一国GDP 占世界的份额达到36.29%。
随着金砖国家支付系统的建立,受益于金砖国家间的贸易增长,中国跨境支付业务有望进一步增长。
金砖国家支付系统有望实现去美元化结算,跨境支付产业链或将迎来高速增长。金砖国家支付系统有望打破美国SWIFT 国际结算系统的垄断地位,为其他国家和金融机构提供了替代方案。中国跨境支付企业或将受益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不断提升的市场份额,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建议关注中国跨境支付产业链相关标的,重点关注跨境支付平台标的。
风险提示
1、系统推进不及预期;
2、全球经济下行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