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周报:补库需求渐近 煤价反弹开启

翟堃/谢佶圆 2024-10-27 10:21:27
机构研报 2024-10-27 10:21:27 阅读

  投资要点:

      补库需求渐近,动力煤价止跌反弹。A)价格及事件回顾:本周秦皇岛Q5500 动力煤价上涨至855 元/吨,较上周上涨约15 元/吨(+1.79%)。产地方面,主产区前期检修煤矿恢复生产,整体供给小幅上升。坑口方面,矿区产销平衡,冶金化工出现少量补库需求。港口方面,下游需求释放有限,贸易商观望情绪浓厚,港口调出量下滑,港口小幅累库。下游方面,北方供暖即将开启,冬季补库预期支撑煤价,短期价格走势或震荡偏强。B)价格短期观点:我们判断煤价有望开启震荡反弹。 i)水电预期减弱: 7 月下旬以来,长江流域来水持续偏少,10 月26日,三峡水库入库流量为8200 立方米/秒,较去年同期下降39.26%,水电出力偏弱,火电补位效应愈强;ii)冬储采煤支撑需求:随着北方省份陆续开启供暖季,电厂日耗随之提升,冬储采煤支撑需求。iii)非电需求有韧性:根据Mysteel数据,最新一期甲醇/尿素开工率为88.41%/85.22%,处于历史同期高位。C)价格中长期观点:我们认为动力煤在850 元/吨上有较强支撑,2025 年价格中枢有望回升至1000 元以上。i)2024 年1-9 月全国煤炭总产量34.8 亿吨,同比增长0.6%,年化产量46.3 亿吨,较去年难有增量;ii)重要政策持续发力后经济有望触底回升,需求反弹将对价格形成强支撑。

      市场情绪降温,焦炭首轮提降落地。 A)价格及事件回顾:本周,京唐港主焦煤价格下跌至1760 元/吨(环比-7.85%)。焦煤方面:产地方面,个别煤矿因事故停产,整体供应小幅回落。下游方面,钢材消费淡季即将来临,市场情绪转弱,焦炭第一轮提降落地,焦企生产积极性回落。根据Mysteel 数据,本周全样本独立焦企产能利用率73.96%,环比下降0.28 PCT。焦炭方面:焦炭首轮提降落地,湿熄焦炭价格下跌50 元/吨、干熄焦下跌55 元/吨。下游方面,钢厂复产持续,本周247 家铁水日均产量为235.69 万吨,环比增加1.33 万吨,短期铁水高位震荡或对原料煤需求有一定支撑。B)价格短期观点:我们判断双焦价格将底部企稳。

      i)铁水产量高位运行&钢厂库存低位,刚需补库下,原料需求有持续性。C)价格中长期观点:我们认为2024 年宏观预期改善下,双焦价格有望震荡反弹。i)2024 年9 月国新办发布会出台多项地产政策组合拳,包括下调存量房贷款利率预计0.5 个百分点、统一首套及二套房首付贷款比例至15%、增加保障性住房贷款支持比例至100%等,稳地产政策再加码,黑色需求有望企稳;ii)国家发改委、财政部7 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出统筹安排3000 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双焦长期需求预计有保障。

      本周数据回顾:1)煤炭价格及下游价格:秦皇岛Q5500 平仓价855 元/吨(+1.79%),京唐港主焦煤库提价1760 元/吨(-7.85%),国内主要港口冶金焦平仓价1849 元/吨(-2.43%);2)供需分析:秦皇岛港铁路调入量50.2 万吨(+17.84%),港口吞吐量53.2 万吨(-7.64%);3)库存分析:秦皇岛库存576万吨,较上周增加24 万吨(+4.35%),钢厂焦煤库存738 万吨,较上周增加2 万吨(+0.25%);4)国际煤炭市场:IPE 鹿特丹煤炭价为119.0 美元/吨(+0.21%),澳大利亚峰景焦煤到岸价为212.5 美元/吨(-2.97%),动力煤内外价差为63.53 元/吨,较之前扩大28.79 元/吨,主焦煤内外价差为93.45 元/吨,较之前价差收窄98.35 元/吨。

      投资建议:2024 年9 月政治局会议开启经济支持新篇章,结合近两年供给持续弱化,煤炭板块基本面底部再度确认,未来850 元/吨动力煤价底部支撑明显,市场对于EPS 担忧有望逐步打消;结合2024 年国资委全面推开国有企业市值管理、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分红、央行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煤炭股红利价值有望进一步凸显,DDM 模型的分子和分母端有望迎来双击。重点看好三个方向:1)优质分红。推荐陕西煤业、中煤能源、兖矿能源、山煤国际,建议关注:中国神华等;2)双焦弹性。推荐潞安环能、平煤股份、淮北矿业、中国旭阳集团,建议关注:山西焦煤、冀中能源等。

      3)长期增量。推荐:广汇能源、新集能源、甘肃能化、电投能源、昊华能源、永泰能源,建议关注:盘江股份、陕西能源、苏能股份等。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海外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原油价格下跌拖累煤化工产品价格。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