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周报:供给侧改革中 钢铁权益端是如何演变的?

王鹤涛/赵超/易轰/吕士诚 2024-10-28 09:58:10
机构研报 2024-10-28 09:58:10 阅读 134

  热点关注:供给侧改革中,钢铁权益端是如何演变的?

      本周五,中钢协表示加快研究推进钢铁行业的产能治理和联合重组。一方面,8 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暂停公示、公告新的钢铁产能置换项目,堵上新增产能的入口;另一方面,尽快建立已有产能退出机制,创造条件引导落后产能退出,促进钢铁产量导向优势产能。同时,坚定不移推进联合重组,坚决防止重组过程中将大量无效产能甚至“僵尸产能”复活。中钢协的表态引发市场关注,复盘来看,钢铁板块超额收益往往来自产能明显优化的时段,回顾16-18 年供改的经验,板块行情是如何演绎的?

      1)2016 上半年,供改目标提出,市场置信度较低。2 月,《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拉开钢铁去产能序幕,目标“从2016 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 亿—1.5 亿吨”。不过,钢铁的权益端尚未立刻反映;由于去产能的实质性举措暂未落地,同时考虑到钢铁行业外部性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特点,市场对政策落地的置信度相对较低。此时钢价的上涨,更多来自汽车购置税减免,地产政策宽松等催化,而权益端则表现平平。

      2)2016 下半年,去产能强势落地,钢价与权益齐涨。7 月,在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开展的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正式提出“确保2016 年完成压减粗钢产能4500 万吨左右的目标”,同时部分小型高炉、转炉陆续拆除,钢企去产能的报道频频出现;供改的深化点燃市场情绪,钢铁板块逐步走强,和钢价同步共振。

      3)2017 年1 月,去地条钢+去产能+采暖季限产多重共振,权益端弹性更为显著。1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钢铁煤炭违规新增产能打击“地条钢”规范建设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同时明确在6 月30 日前全部取缔地条钢,进一步催化市场情绪。

      至2017 年下半年,1.4 亿吨地条钢产能全部出清;同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提出“石家庄、唐山、邯郸、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以高炉生产能力计,采用企业实际用电量核实”;配合“棚改货币化”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落地;在供需均大幅改善的背景下,钢铁价格端和权益端的上涨弹性显著,其中权益端的表现更为强势。

      4)进入2018 年,基本面驱动钢价进一步创新高,而权益端的涨幅随限产趋松逐步趋弱。进入2018 年,“棚改货币化”助推钢铁需求延续强势,加之前期“去产能+去地条钢”后,钢铁的供给端较为紧缺,基本面驱动钢价创下新高。不过,相较2017 年的严格限产,2018 年钢铁限产的强度或边际趋松。2018 年5 月,生态环境部明确禁止环保“一刀切”行为,避免集中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标志“一刀切限产”阶段的结束。结果上看,2016~2018 年表内粗钢产量同比+1.2%/+5.7%/+6.6%,2018年的供给明显放松(17 年由于去掉表外地条钢产能,对总供给的冲击较大)。

      总结来看,在2016~2018 年钢铁供改期间,权益端经历了“右侧交易-左侧交易-右侧交易”的演变,从2016 上半年目标提出时的“将信将疑”,再到2016 下半年去产能落地后的跟涨,继而转为2017 年“去地条钢”、“采暖季限产”加速落地下的左侧抢跑,最终随2018 年限产趋松,再度转为右侧跟随。本轮来看,在地产用钢需求长周期下滑的背景下,钢铁过剩矛盾凸出,大量企业出现现金流亏损,无论从钢铁强外部性,还是企业银行债务风险或引发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后续钢铁产能的治理和优化或势在必行。密切跟踪以超低排放改造/环保创A 等根据能效等可量化的指标对钢铁供给侧的优化。2025 年后,未完成改造或不达标产能或逐步受限甚至出清。

      风险提示

      1、需求修复不及预期;2、行业供给水平增长过快的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