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周报:各种政府债券 怎么发?

机构研报 2024-10-28 10:21:27 阅读

  一、各种政府债券,怎么发?

      根据当前政策已经安排的额度,在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落地之前,2024 年政府债券全年净融资额度为9.23 万亿元。(1)国债净融资额度4.34 万亿元:普通国债33400 亿和特别国债10000 亿;(2)地方债净融资额度4.89 万亿元:

      新增一般债7200 亿+项目建设专项债为31200 亿+特殊新增专项债8405 亿+特殊再融资债5133 亿+普通再融资债26729 亿(90%接续比假设)-地方债到期量

      截至2024 年10 月底,各类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多接近九成,剩余空间有限。特殊新增专项债(100%)>项目建设专项债(97.95%,640 亿待发)>特别国债(92%,800 亿待发)>新增一般债(90.96%,651 亿待发)>普通国债(86.08%,4648 亿待发)>特殊再融资债(65.54%,1769 亿待发)。

      政府债券年内剩余额度仅8700 亿,或有约2 万亿增量空间。(1)政府债券累计净融资规模超过2023 年同期约6200 亿。(2)但2024 年全年已安排额度仍小于2023 年,年内政府债券剩余额度仅为8700 亿,“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基调下后续调增概率较大。(3)与2023 年四季度相比,仍有约2 万亿增量空间。

      增量债券可能有哪些?(1)置换债:预计3 年约6 万亿。(2)财政补缺口:

      8000 亿国债,存在不确定性。(3)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资本:落地时点存在不确定性,也有可能在2025 年落地。(4)如何看待市场讨论的10 万亿方案?一是类似刘世锦提出的10 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二是化债方向,置换债6万亿+新增专项债化债2.4 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1 万亿=9.4 万亿。(5)具体一揽子财政方案的明确,需要等待11 月初的人大常委会。

      二、赎回反复,信用冲击有多大?

      1、赎回指标跟踪:仍处于小级别赎回潮。由于债市情绪偏弱,银行理财再次预防性赎回基金,但自身净值和规模保持相对稳定,赎回压力有限,指标显示目前赎回潮级别与2024 年4 月较为接近,仍处于“小级别”赎回潮。(1)债券基金净值出现回撤,但幅度不及2024 年以来的几轮赎回潮高峰阶段,债券ETF 份额下降后重回增长。(2)银行理财净值稳定,破净率在3.3%附近,2024年4 月接近。(3)基金持续5 日净卖出现券、规模接近2024 年4 月,银行理财维持净买入状态、仍处于“预防性赎回基金、但未卖券”的小级别赎回阶段。

      2、赎回再起,除了股债跷板,还有什么原因?本轮赎回相比9 月更为可控,差异在于权益涨幅有限,更多是是债市内部情绪偏弱所致。(1)10 月理财规模增长不及预期。(2)供给和宽信用扰动持续发酵。(3)资金分层尚未缓解。

      3、信用债调整空间怎么看?(1)短期看20bp,类似2024 年4 月强度,进一步调整幅度或可控。但若后续宽信用政策超预期落地、风险偏好再度提高,需警惕新一轮赎回潮演绎以及级别是否会达到9 月份。(2)四季度机构对流动性管理更加重视,仍需对低等级的弱信用品种保持谨慎,5 年AA-中短票和城投债收益率在赎回潮后修复有限,目前已达8 月以来新高。

      三、债市策略:风险偏好仍有波动,维持中性操作多看少动1、当前仍处于政策发力期,稳增长预期、风险偏好对负债端的扰动仍需关注。

      会议召开前夕消息层面无法证伪,“宽信用”预期的扰动持续,时点上关注11月初召开的人大常委会议。尽管当前机构赎回的影响逐步修复,但稳增长预期、风险偏好和股债跷板效应可能反复,机构负债端的稳定性仍有潜在扰动。

      2、四季度财政发力、供给或有放量,央行配合财政发力,资金面或维持均衡,但分层压力仍在,资金宽松的交易空间有限。

      3、操作建议:维持中性、多看少动,10y 国债+短端信用+存单的哑铃型策略延续。临近政策发力期,仍需关注风险偏好潜在扰动,注重流动性与安全性。

      10 年国债在2.1%-2.2%具备安全性,考虑其流动性优势突出,可择机参与。

      风险提示: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宽信用政策持续发力。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