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锂电材料的电耗与供需梳理
锂电材料的电耗与供需梳理锂电产业链在盈利端进入磨底期后,基本面趋于平稳,结构性改善的机会不断涌现,在上周专题中,我们分析了“高压密磷酸铁锂”作为板块率先突围的主线,而在本周,对于锂电产业链能耗、产能过剩的讨论也有增加,因此我们也进行统计梳理。
能耗:锂电产业链中,负极单位GDP 电耗相对较高锂电产业链中,负极的生产流程涉及多道高温工序,是典型的高能耗产业,负极全流程的电耗达到9000-12000KWh/吨,其中石墨化加工就达到6000-8000KWh/吨,按负极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计算,单位GDP 的电耗为2.0-2.7KWh,其中石墨化环节为2.7-3.6KWh。其余环节的能耗水平基本相当,单位GDP 电耗在1KWh 左右。
供需:各环节底部回升趋势确立,结构性紧缺体现从供需情况分析来看,锂电产业链普遍在2024Q1 为产能利用率低点,随着需求持续增长,产能扩张逐步放缓,后续的产能利用率也将呈现提升趋势。其中负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六氟磷酸锂的产能利用率相对较高,预计2024H2 在70%左右,2025H2 达到75%-80%。锂电池整体产能利用率在60%出头,但电池定制化特征明显,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即为合理。隔膜、三元正极的产能利用率仍偏低,在60%-70%左右。
锂电产业链在总体产能利用率修复的基础上,结构性的紧缺逻辑开始体现,包括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迭代带来供给壁垒和一定的产能收缩;快充负极亦对环节价格稳定构成支撑;锂电池龙头在产能利用率高位,订单结构优化下,盈利也呈现改善。
而对于其余总量上仍有过剩的环节,当前不论是直接融资、银行授信还是地方补贴,都已经收紧,伴随锂电产业链每年20%左右的复合增长,盈利也有望向合理分位回归。
风险提示
1、非上市公司扩产超预期风险;
2、行业需求低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