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央行创设买断式逆回购的4点理解

熊园/穆仁文 2024-10-29 13:02:08
机构研报 2024-10-29 13:02:08 阅读

  事件:2024 年10 月28 日,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2024]第7 号,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人民银行决定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

      核心结论:本次买断式逆回购工具是继7.8 临时正逆回购工具后,年内第二次创设新的流动性投放工具。直接原因是年底MLF 集中到期、政府债券发行等,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加大;根本原因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箱,加强央行对流动性的掌控力、尤其是流动性过度宽松时。相较现有流动性投放工具,新设工具在回购方式、报价方式、期限上均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买断式的操作方式,在增加了央行对流动性掌控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往后看,继续提示:当前政策的底层逻辑已经转变,尤其是中央加杠杆的想象空间明显打开,央行正接近直接“下场”,中国版量化宽松正在路上。

      1、背景看,本次买断式逆回购工具是继7.8 临时正逆回购工具后,年内第二次创设新的流动性投放工具。7.8 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为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创设临时正逆回购工具。本次创设买断式逆回购是继临时正逆回购后,年内第二次创设流动性工具,指向新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正加快形成。

      2、原因看,本次设立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直接原因是年底MLF 集中到期、政府债券发行等,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加大;根本原因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箱,增加央行对流动性的掌控力、尤其是流动性过度宽松时。

      直接原因是年底MLF 集中到期、政府债券发行等,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加大。

      11-12 月MLF 合计到期规模达2.9 万亿,占目前MLF 余额的43%左右,叠加年内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推进、可能增发政府债券,年末现金投放等,年内银行体系可能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此前,9.24 国新办发布会、10.18 金融街论坛等会议上,央行行长也多次表示“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 个百分点”。因此,在此时间节点推出买断式逆回购工具,有助于对冲流动性缺口、维护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

      根本原因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箱,加强央行对流动性的掌控力、尤其是流动性过度宽松时。首先,伴随MLF 逐步退出政策利率体系,存量MLF规模可能也将逐步压降,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工具有待补充,创设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则有助于拓展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渠道。其次,过去流动性偏松时,央行缺乏回笼流动性工具,较为典型的是2022 年央行利润上缴配合财政退税投放流动性、叠加信贷需求偏弱,DR007 持续大幅低于7 天逆回购利率,而后续买断式回购将增加央行债券持有规模,当流动性较为宽松时可以出售质押券以回笼流动性。

      3、具体看,本次新设立的买断式逆回购有3 大特征:

      回购方式上,采用买断式回购,央行对流动性掌控增强的同时,也强化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与此前大多采用的质押式回购不同,新工具采用的是买断式回购,主要区别在于买断式回购中,质押券的所有权会发生转移。相较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能增加央行债券持有量,一方面如前所述,央行债券持有量增加,能加强央行对流动性的掌控、尤其是流动性过度宽松时期;另一方面,买断式回购增加央行债券持有量,能为互换便利工具提供更多的可用债,也削弱了国债规模对央行在债券市场下场操作的约束,强化了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报价方式上,采用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更能反映机构对资金需求程度。与此前MLF 单一中标利率不同,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进行,即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利率投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中标。这能减少机构在利率招标时的“搭便车”行为,更真实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

      同时,由于没有增加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标利率,而凸显该工具仅作为流动性投放工具的定位,7 天逆回购利率仍是核心政策利率。

      >期限上,覆盖期限范围更广,丰富了流动性投放工具的期限结构。现有流动性投放工具中,主要以7 天逆回购操作、1 年期MLF 操作以及降准为主,虽然MLF 也有3 个月和6 个月的品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较少,这使得1 个月到1 年的中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较为欠缺。根据《金融时报》,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预计预计将覆盖3 个月、6 个月等期限,这将丰富流动性投放工具的期限结构、增强1 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4、资产看,短期买断式逆回购配合互换便利更易为股市提供增量资金,对股票市场偏利好,中期看基本面仍是核心,仍需紧盯财政发力程度及其落地效果;对债券市场而言,买断式逆回购工具进一步强化了央行对流动性的掌控,资金空转可能进一步弱化,同时央行持有债券规模增加,也削弱了国债规模有限对央行下场操作的约束,对债市影响中性偏利空。

      风险提示:政策超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外部环境超预期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