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业周报:收益凭证办法落地 关注业绩披露期超预期可能
投资建议
收益凭证定位明确,分类管理控制风险。10 月25 日,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收益凭证发行管理办法》,对券商发行收益凭证业务定位进行明确,指出收益凭证是证券公司在场外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是场外业务的重要组成。同时对余额实行分级管理,根据上一年度分类评价结果,A/B/C 类余额分别不超过公司净资本的60%/50%/40%。强调要参照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要求,强化适当性管理,将收益凭证纳入整体债务额度进行管理,同时明确发行浮动收益凭证应具有衍生品交易业务资格。目前证券公司收益凭证业务的规模占整体负债比例相对较小,同时设置两年的过渡期,对行业影响相对较小。办法弥补了证券公司在收益凭证方面的政策空白,既有利于规范券商债务融资工具的使用及相关业务的开展,提升分类评级较高券商的扩表能力,也有利于满足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拓展资产配置空间。
业绩披露临近,关注超预期可能。截至2024 年10 月27 日,已有5 家券商披露三季报及三季度业绩预告,由于三季度二级市场流动性改善及资产价格回升,首创证券、国元证券、红塔证券均实现业绩大幅增长,其中红塔证券及首创证券受低基数影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03.85%、63.10%。目前多家券商已披露互换便利业务进度,首笔、首单、首批均已落地,更好发挥机构投资者稳定器作用,增量资金对二级市场形成支撑,受益于市场环境的改善以及流动性的提升,证券公司业绩有望改善,建议关注三季报披露带来的业绩超预期机会。
上周主要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上证综指上涨1.17%,沪深300 上涨0.79%,创业板指数上涨2.00%。上周A 股成交金额9.55万亿元,日均成交额1.91 万亿元,环比增长14.49%。两融余额1.66 万亿元,环比提升3.30%。中债-总全价(总值)指数较年初上涨2.67%;中债国债10 年期到期收益率为2.15%,较年初下行40.62bp。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数据不及预期;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一二级市场活跃度不及预期;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市场炒作并购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