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汇总22期:【科技周报】新技术可实现一步法制备高端烯烃
摘要:
新技术可实现一步法制备高端烯烃。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深入研究铁催化剂活性相本质,原创了高碳效率、低二氧化碳、高活性的纯相碳化铁催化剂体系,成功将煤炭、天然气或生物质转化生成的合成气直接制成线性α-烯烃,二氧化碳生成量下降80%,产率提升超百倍,在250℃—290℃的温和条件即可实现α-烯烃的制备,为一步法制备高端线性α-烯烃和大规模工业连续生产提供了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高温工况下稳定运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袁明鉴课题组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爱德华·萨金特课题组首次揭示了合金钙钛矿薄膜内部复杂的化学组分偏析问题,并基于此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原位结晶动力学调控策略,成功制备出了兼具高效率与高工况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经过福建国家光伏产业计量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权威认证,该器件的稳态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目前正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独特降解机制获揭示。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李耀文团队及其合作者发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昼夜循环模式下性能衰减得比在连续光照模式下更迅速的机理,基于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配体材料消除晶格应力变化、稳定钙钛矿晶格,并将基于苯基氯化硒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认证效率提高到26.32%,将器件在昼夜循环模式下的T80 寿命延长了10 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新型器件结构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两项新技术,一是将电池结构原有的空穴选择层与钙钛矿层合二为一,精简了生产程序;二是电子传输层改用耐热性极佳的无机物质二氧化锡,代替了传统的富勒烯及浴铜灵等有机物质,大大提升器件运作的稳定性。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在严格测试状态下连续运作2000 小时仍能维持超95%的效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微型核电池实现转换效率提高近8000 倍。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殳凹、王亚星团队联合校内外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置能量转换器”的锕系微型核电池架构,其中锕系核素243Am 和发光镧系元素Tb3+共组装成晶态配位聚合物,其之间的距离处于埃米范围内,从而实现了放射性核素与能量转换单元在分子层级的耦合。全新的锕系微型辐光伏核电池实现了破纪录的0.889%的总能量转换效率和139μWCi-1 的单位活度功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风险提示:前沿科技发展进程在规制边界、演进路径、商业落地、外部环境等方面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