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金股策略:蓝筹为基 优选科技
本报告导读:
政策预期的分歧减小,股指震荡延展仍有反复,仅交易预期而淡化现实的行情接近尾声,震荡阶段投资选择需兼顾长期价值与短期估值。
投资要点:
11月组合:1 、非银:中国人寿;2、银行:江苏银行;3、电子:传音控股/新相微;4、电新:通威股份/协鑫科技;5、机械:恒立液压/伊之密;6、计算机:太极股份;7、军工:中航沈飞/菲利华;8、环保:三峰环境;9、建材:东方雨虹;10、建筑:中国交建;11、汽车:拓普集团;12、医药:甘李药业;13、交运:中国国航/中远海能;14、公用事业:长江电力/申能股份。
大势研判:政策预期的分歧减小,股指震荡延展仍有反复。本轮行情已经历权重股拉升与题材股轮动并外溢至北交所,一方面表明我们前期所述决策层对经济形势与资本市场的态度转变,是推动股市回暖和提振风险偏好的关键,股市中线底部得以明确和抬高。其次,也在反映股市对政策态度的定价逐步充分,相比于托底型的刺激政策,市场期望看到更多的能够推动再通胀的政策,不然股市仅交易预期而淡化现实的行情缺乏持续展开的动力。随着来自金融、财政和地产等关键领域的工具箱已相继明确或即将明确,我们认为市场对于政策预期的分歧正在减小,现阶段股指以震荡为主并依然会有反复。此外,国内稳增长政策与美国大选靴子待落地,金九银十之后淡季临近,在一定程度上会扰动市场情绪,题材轮动仍有余热但可能减速。“政策底”已现,我们认为应淡化指数,重视结构,重点考虑未来产能周期有望触底且远期增长有望正常化的板块。
面向未来的重要线索:重视产能周期有望筑底行业的投资价值。我们自10 月8 号起便持续推荐产能周期有望筑底的行业机遇,客观而言,现有举措还难以对经济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既然此前经济形势推动了决策层态度的转变与政策底的出现,这就为远期增长价值的出现和投资提供了契机。但毕竟中国的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系统性的变化,即具有竞争优势或能够从低迷期走出,有望正常化的领域也在变化,而不再是过去的地产基建。从逻辑角度,一个重要的选择思路是,在考虑其远期成长性的前提下,考虑哪些领域能够在2025 年前后看到产能周期触底或增长不再下滑,有望在未来形成优质的投资机遇和调整中加仓的方向。目前产能过剩集中在中下游:
传统资源品中的建材(水泥、玻璃)、钢铁、化工;先进制造中的专用设备、电气设备、有色(能源金属)、汽车、TMT 设备。往后看传统行业拐点需观察,先进制造领域存在亮点:需求筑底或回升的半导体、工程机械与产业链优势明显的新能源和汽车龙头。
行业比较:题材热情还在但留意降温;下一阶段投资不如看远一些。
前期脉冲后政策分歧减小,仅交易预期而淡化现实的行情接近尾声。
眼下震荡阶段,建议投资选择兼顾长期价值与短期估值:1)产能周期触底:产能周期改善的确定性:关注供需结构有望率先企稳,需求筑底回升、龙头优势明显的电子/汽车/新能源/工程机械。2)十四五收官年,需“赶进度”带动的增长确定性:军工/风电以及受益电信业务开放的通信;3)股东回报改善:回购增持再贷款与互换便利落地定向释放流动性,看好低PB 央企龙头。同时继续推荐港股。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地缘摩擦超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