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报告:回复-9月全社会债务数据综述
万物皆周期,10 月以来,市场主要是从9 月底短暂的狂热中向理性回复的过程。在过去的4 周时间里(10 月5 日发布8月全社会债务数据综述以来),国内股债展现出明显的跷跷板结构,权益自国庆节后大幅下挫,然后震荡,债券收益率自国庆节后亦下行,然后震荡。在三周(10 月14 日至11 月1 日)的震荡过程中,股债性价比合计偏向股票,权益整体展现出极端的风格表现,成长拉动全A 趋于上行,价值则表现疲软。合并来看,股债的表现符合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情况,即并未出现增量资金,整个金融市场仍然是存量甚至减量博弈。上述情况在最后四个交易日(10 月29 日至11 月1日)出现反转,权益市场大幅震荡,整体下挫,风格切换至价值占优,与此同时,股债性价比切换至偏向债券。央行(9月29 日三季度例会通稿)和财政(10 月12 日新闻发布会)的表态,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国家有关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政策目标没有动摇。展望11 月,我们认为资金面进一步松弛的空间非常有限,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将稳中略降,实际产出则有望延续9 月以来的改善态势,金融市场剩余流动性趋于收敛。债市方面,短端利率处于我们预测的区间下沿附近,但长端已经高于我们预测的区间下沿,虽然交易机会可能有限,但配置窗口始终开放。股债性价比大概率偏向债券,权益方面,比较确定的是风格重回价值占优。
负债端来看,9 月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录得9.3%,前值9.5%;结构上看,政府负债增速与前值持平、家庭和非金融企业负债增速则低于前值,9 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再度下行0.5 百分点至11.6%,我们认为未来继续下行的概率较高。预计10 政府部门负债增速下降至10.4%附近,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则下行至9.2%附近。按照两会给出的目标匡算,年末政府和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将降至9.2%和8.7%附近。货币政策方面,9 月,我们衡量货币政策的三大数量型指标——基础货币余额增速、金融机构负债增速、超额备付金率——两升一降(金融机构负债增速下降),我们认为9 月货币政策边际上有所松弛。金融机构负债增速自2018 年初金融去杠杆结束后,连续9 个月(2023 年6 月-2024 年2 月)超过实体部门负债增速,3 月之后金融机构负债增速重回实体部门下方。综合来看,货币配合财政,在政府部门负债增速下行前提下,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区间震荡,整体保持中性。按照2024 年9 月降息后的情况估计,我们预计一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下沿约为1.4%,2 月20 日LPR 非对称降息后,我们下调期 限利差中枢预估至60 个基点,对应十债收益率下沿约为2.0%,三十年和十年国债利差中枢预估在20 个基点,对应三十年国债收益率下沿约为2.2%。
资产端来看,最新公布的9 月经济数据出现了比较全面的改善,虽然后续走势不确定性较强,但或许我们可以期待短期几个月的企稳甚至改善。两会给出全年实际经济增速目标在5%左右,按照赤字和赤字率(3%)倒推,全年名义经济增速目标在7.4%。我们认为基数效应消除后,今年实际经济增速很难超过去年(5.2%),预计在4.5-5.0%之间,但GDP 平减指数有望较去年(-0.5%)有所改善,预计在0.0 附近。对应今年名义经济增速在4.5-5.0%,与去年(4.6%)基本相当。
我们目前认为,未来1-2 年中国实际经济增长中枢在4-5%之间,对应名义经济增长中枢在6-7%之间。
风险提示
经济失速下滑,政策超预期宽松,剩余流动性持续大幅扩张,资产价格走势预测与实际形成偏差。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