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产业链出海跟踪:海外关税政策变动 关注出海布局策略

尹浩杨/刘梦麟 2024-11-03 09:58:16
机构研报 2024-11-03 09:58:16 阅读

全球汽车产业持续发展,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汽车产业持续回暖。据OICA数据,2023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354.66万辆和9272.4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0.27%和11.89%,近三年整体持续增长;中国以3016.10万辆产量和3009.37万辆销量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随着全球低碳政策的推进,在汽车产业持续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加速发展。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合计1465.30万辆,同比增长35.40%,新能源渗透率达18.00%;中国以949.5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首位。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出口发展迅速。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0%;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和37.9%。2024年上半年延续2023年的汽车行业增长趋势,叠加以旧换新补贴扩大政策落地、车企促销措施及新车型升级上市,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渗透率稳步提高。中国汽车逐步迈向世界,2024年上半年我国共出口汽车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随着中国产品竞争力提升、中美洲和南美洲市场的小幅增长以及地缘政治事件下俄罗斯市场的填补,中国汽车出口海外销量有望持续增加。

    政策影响汽车产业发展及出口。我国从研发、生产、销售与出口等多方面,对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政策支持,推动其持续发展、走向全球。海外各国关税水平不一,不同关税政策影响我国汽车出口。近期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美国及欧盟等国家地区对关税政策进行调整,对中国汽车出口成本以及海外销售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而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由于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中国汽车提供进口关税优惠。海外各国市场环境不一,影响中国车企的出海策略;部分车企选择在海外投资建设生产或组装基地,利用本土化生产规避进口关税带来的影响。

    中国汽车产业链走向海外。比亚迪、奇瑞、广汽、上汽等国内车企选择投资海外建立整车生产或组装基地,不仅能利用本土化生产降低关税、运输等成本,还能通过更完善的配套服务及借助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更好地进入海外市场,获得市场认可。除了主机厂产能出海,供应链为了降低供应成本、增强海外供应能力,同样选择产能出海,且常常跟随主机厂客户以减少拓展海外市场的压力。例如,在墨西哥,围绕着美国汽车供应链以及在建的特斯拉墨西哥超级工厂,国内多家供应链企业在墨西哥投资产能建设,以供应特斯拉及美国本土其他主机厂的零部件需 求。近期国产自主品牌逐步推进东南亚及欧洲市场的产能投资建设,相匹配的零部件产业链有望随之扎根发展,进一步扩展全球化市场。

    投资建议:头部车企及零部件厂商推进海外产能建设,有望减少海外关税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并降低供应端成本、增强海外供应能力。随着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及技术迭代,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有望持续增强,推进全球化发展进程。建议关注(1)整车出海企业:比亚迪(002594);(2)布局全球市场的零部件厂商:福耀玻璃(600660)、拓普集团(601689)、伯特利(603596)和均胜电子(600699)等。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产能出海建设低于预期风险、海外关税与市场政策风险及地缘政治风险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