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债市展望:转向震荡市思维
报告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面临三个层次的问题,经济转型需要时间,非经济因素需要改革,经济因素关键在于缓解供求矛盾。明年基本面能见度偏低,需要盯财政、防外需、看价格,GDP 平减指数有望走平,政策相机抉择的特征明显。基本面尾部风险降低,但向上弹性不足,供给关系转弱,但支持性货币政策不改,需转向震荡市思维。我们判断,十年期国债向上难超过2.3-2.4%,向下难突破1.8-1.9%,波动更频繁,节奏有可能两头高、中间低,曲线形态变数较多,30-10 年利差略扩大。操作策略上,波段操作>久期调节+品种选择>信用下沉+杠杆,通过票息以不变应万变,更重视负债端管理。
基本面展望:盯财政、防外需、看价格
明年基本面能见度偏低,美国大选后的政策选择构成不确定性。在特朗普当选+关税打折兑现的情景下,出口存在转负风险;若哈里斯当选,外需可能在温和回落后完成筑底过程。整体来看,明年经济将呈现几大特征:1)新旧动能转换阶段波浪前行特征不改;2)政策存在相机抉择特征,财政政策是关键;3)外需有不确定性,内需改善的方向相对明确,政府相关活动或环比改善,地产拖累减弱;4)政府加杠杆,居民稳杠杆,企业融资需求还难以很快恢复;5)GDP 目标预计仍在5%左右,经济增长节奏上预计“两端高、中间低”;6)GDP 平减指数有望走平,但弹性还不宜高估。
政策:政府部门加杠杆,支持性货币政策延续
明年宏观政策相机抉择、内外对冲的特征或将更为明显。财政在化解债务、支持国有行补充资本、扩大内需三个层面发力,综合估算财政扩张规模合计将达到12 万亿,较今年明显扩张。货币政策方面,近两年随着传导机制的变化,货币政策框架也在不断迭代。明年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货币政策作为“救急”工具,更需要留足灵活性。大方向保持支持性货币政策基调,与财政配合度预计加强,降准、降息预计都在1-2 次,辅以购债等工具。资金面预计维持在中性水平,同时强化利率走廊管理。狭义流动性预计维持平衡,大行缺负债的问题短期难以解决,而宏观流动性整体偏松。
供求:供给看利率债,需求难比今年
债券供给方面,明年利率债供给将显著高于今年。预计明年国债+地方债净供给可能达12 万亿,政金债也有发力空间。此外还需关注政府债用途变化,预计更多资金用于化债、收储、项目资本金和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上。债券需求或难比今年,其中保险规模上升、负债成本下降,仍是债市重要配置力量;年金仍有新增资金;中小行债券投资增速或继续走低;理财、债基规模预计还能增长,但增速下降、不确定性上升。此外,理财-债基赎回、股市分流配债资金、外资行为是债市三个扰动因素。
债券策略:低利率遇到高波动
今年以来,债市呈现出一些新特征:一是利率“失锚”、高频波动;二是息差水平有限,杠杆收益薄;三是超长债活跃度上升;四是债券品种“利率化”。
明年上述特征预计延续,并出现一些新变化,例如央行对曲线掌控力更强,理财-债基链条不确定性增大等。明年债市多空力量比今年要更显均衡,预计呈现出更明显的震荡市特征,节奏前高-中低-后高,波幅也有所放大,但短期调整仍是机会。点位上,10 年国债高/低点预计难破2.3-2.4%/1.8-1.9%。
期限利差更倾向于走扩,信用利差扰动较多、预计难以单边下行。策略建议来看,波段操作>久期调节+品种选择>信用下沉+杠杆,更注重负债端管理。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超预期、股市表现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