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2024年三季报分析之行业篇:科技硬件景气显著占优 后续关注供给侧出清和数据资产入表的影响
2024 年三季度A 股整体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如无特殊说明下文利润均为扣非口径)继续走弱,一级行业仅有电子延续强改善,农林牧渔持续底部扭亏反转,除此之外,非银金融、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社会服务、汽车24Q3 扣非净利润累计增速在10%以上。但是动态视角下,我们不仅关注三季报业绩占优的行业,更重要的是对于未来的推演以及季报中呈现出的趋势,以下是核心结论:
一、从需求端看三季报业绩的持续性:有色、电子、保险有望持续向好,证券、家电预计迎来边际改善,电力设备、医药、军工25 年业绩有望走出低谷。24Q3 扣非净利润累计增速大于15%的二级行业(不是由于低基数带来的)有:贵金属/工业金属/小金属/航运港口/油气开采/化学原料/纺织制造/造纸,通信设备/半导体/元件/其他电子/电子化学品,保险/地产服务,化学制药,摩托车及其他/汽车服务/汽车零部件/商用车。其中有色、电子、摩托车等细分行业24Q3 合同负债及预收账款增速大于0 且边际仍有提升,同时固定资产周转率也边际提升,为业绩可持续性提供一定保障。而保险和证券仍受23Q4 基数较低的影响,同时伴随权益市场回暖,后续边际改善预计明显。在四季度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撑下,家电后续业绩同样有望迎来改善。制造端电力设备、医药、军工供给端持续出清中,预计25 年收缩更加充分,业绩有望走出低谷。
二、供给端关注持续出清中的科技硬件链条、军工、电池、风电、化学制药、地产链条等细分行业。
虽然24Q3 总量经济需求面临一定挑战,但供给是刚性的,供给收缩程度大的行业一方面在未来需求保持平稳或略有下行的情况下,龙头公司有望形成相对稳定有利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在未来需求一旦快速提升的情况下,行业盈利能力将快速反转,业绩有望释放向上弹性。当前供给收缩较为充分的行业主要有:(1)电子硬件链条:消费电子/光电子/元件/计算机设备,军工电子在24Q3 供给分位数也首次下降到30%以内;(2)地产链相关行业:地产开发/装修装饰/装修建材/家居用品/水泥/房屋建设等;(3)中游制造:电池和风电设备供给在快速出清中,绝对供给分数较上个季度大幅回落,进入30%以内,除此之外,还有商用车、航天装备。(4)其他:养殖业、化学制药和中药。另外像光伏设备、焦炭、半导体等行业供给也在快速收缩中。
三、出口链公司业绩延续占优,但利润增速边际走弱,展望后续,短期出口端或有扰动,密切关注美国大选带来的后续影响。海外营收占比(2023 年)在80%-100%的公司组别24Q3 营收和利润端增速分别为14.4%和28.7%,而海外营收占比为0-20%组别的公司24Q3 营收和利润端增速仅为-3.0%和-5.3%。但出口链公司业绩利润端边际走弱。海外营收占比为80%-100%和60%-80%的出海公司组别24Q3 营收累计增速分别比上个季度增加2.7 和0.9 个百分点至14.4%和9.2%,但扣非后净利润累计增速却比上个季度分别下降4.5 和6.7 个百分点至28.7%和8.2%。营收增长而利润下降主要系三季度成本端,如海运价格继续走高等影响。
四、以分红和回购为代表的股东回报渐成风潮:银行、石油石化、食品饮料、非银、煤炭为年内分红规模前五大行业。截止2024 年10 月31 日,2024 年A 股已公告或实施的分红案件共4703 次,分红总额超2 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分行业来看,年内银行、石油石化、食品饮料、非银、煤炭为累计分红规模前五大行业,年内分红规模均已超去年全年水平(不仅如此,已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行业年内分红规模创历史新高)。医药、电子、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和计算机为年回购规模超100 亿元的前五大行业。
五、数据资产入表进行中。财政部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于2024 年1 月1日起实行,数据资产入表元年开启。2024 年三季报披露相关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公司共有49 家,其中14 家属于计算机行业,8 家属于交运行业,其他则分布在通信、传媒、医药、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等14 个行业中。当前这49 家公司将数据资源计入无形资产的规模合计3.91 亿元,计入开发支出的规模合计3.26 亿元,计入存货的规模合计2.15 亿元。计入无形资产和开发支出的数据资产越多,意味着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以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驱动技术创新,而计入存货的数据资产越多,意味着公司可能更多以数据作为一种交易性资产进行销售和流转。当前数据资产入表的公司数量和入表规模较小,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随着我国数据要素进一步发展,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数据资产定价体系逐渐建立,预计未来数据资产入表规模将会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1)国内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2)地缘风险不确定性带来对行业基本面的扰动;3)财报数据具有一定滞后性,不代表未来趋势。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